解放军黄海演习加码至8天,赖清德紧张到冒冷汗,急令台军随时准备开设“应变中心”,

红楼背疏影 2025-11-19 11:13:38

解放军黄海演习加码至8天,赖清德紧张到冒冷汗,急令台军随时准备开设“应变中心”,部署兵力应对;台军回应时承认确实“不敢大意”,将提升备战级别。华府智库建议美国海军,替前往台湾的船只换挂美国国旗。 解放军此次演习并非“走过场”。国防部官网发布的演习通报显示,参演兵力包含北部战区海军主力舰艇、空军歼-16与轰-6K编队,并明确提及“联合火力打击”科目。 对比2022年环台演习,此次演习区域更靠近渤海与黄海交汇处,虽距离台湾较远,但扼守渤海湾出海口与黄海航运要道,战略封锁意图明确。 赖清德的紧张具有现实缘由,台“防务部门”内部文件泄露信息显示,演习首日台军发现解放军8架歼-16穿越所谓“海峡中线”,其中2架抵近台岛北部空域仅50公里。 这一距离的实战意义显著:歼-16挂载的霹雳-15导弹射程超150公里,此时已具备实战打击能力。赖清德随即下令“应变中心”24小时待命,台军也将花莲基地的F-16V战机紧急转移至佳山地下掩体。 台军所谓的“提升备战级别”,底气实则不足,数据显示,台军现有主力战机F-16V共143架,可随时升空作战的仅80余架,其余处于维修或升级状态。 关键在于,台军防空导弹系统存在致命漏洞——部署在台北周边的“爱国者-3”导弹,对超低空突防巡航导弹的拦截率不足40%。这也是台军发言人提及“不敢大意”,却未提及“有效应对”的原因。 华府智库抛出的“为赴台船只换挂美国国旗”建议,缺乏可行性。提出该建议的“美国企业研究所”,虽看似权威,实则常年接受军火商资助。 从国际法层面,民用船只换挂军方旗帜涉嫌“武装护航”,违反中立原则;从军事层面,美国第七舰队当前在西太平洋仅有“里根”号一艘航母可用,且处于港口休整期,不具备为赴台船只护航的能力。 美国官方未对这一“馊主意”表态,反而呈现“口惠而实不至”的典型姿态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仅例行重申“对台承诺不变”,未提及具体护航或军事支援计划;美军太平洋舰队明确表示“未收到相关行动指令”。 这种模糊回应与智库的激进建议形成对比,反映出美方既想利用“台独”牵制中国,又不愿直接卷入冲突的矛盾心态。 从深层战略维度看,解放军此次延长演习时长、明确“实战化对抗”定位,并非单纯针对台军的短期威慑,而是对“台独”分裂势力与外部干涉势力的双重警示。 演习区域扼守渤海湾出海口与黄海航运要道,向北可保障京畿战略安全,向南可联动东海、台海形成战略呼应。 这种“以点控线、以线带面”的布局,实质是构建环渤海-黄海-台海的战略防御与反击体系,提前化解外部势力从黄海方向介入台海的可能性。 赖清德的紧急应对与台军的底气不足,也传导至台湾社会,引发连锁反应。台湾《中国时报》民调显示,演习启动后,台湾民众对“台独”引发战争的担忧率升至62%,超半数受访者认为“依赖美国保护不现实”。 部分台湾工商界人士公开呼吁赖清德“停止挑衅言行”,担忧演习影响两岸贸易。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42%,黄海航运要道若受影响,将直接冲击台湾半导体、农产品等核心产业。 国际社会对此次事件的立场清晰,除美国少数智库与政客发声外,多数国家均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。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“台海问题是中国内政,外部势力不应干涉”;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强调“东盟各国均遵守一个中国政策,反对任何加剧地区紧张的行为”。这种共识凸显“台独”势力与外部干涉行为的孤立性。 从战略本质看,解放军此次黄海演习“加码”,是对台海博弈态势的精准把控与主动塑造。相较于以往聚焦台海周边的演习,此次将演练场延伸至黄海,形成“北防南控”格局,既阻断外部势力从北方海域介入台海的潜在通道,又通过“实战化对抗”检验多军种协同作战能力。 这种“攻防兼备”的布局,标志着解放军维护国家主权的军事准备进入体系化、常态化阶段。 “台独”势力与外部干涉者的困局在此次摊牌中愈发清晰。赖清德当局妄图以“联美抗陆”维系生存,却难逃“被利用”的处境——美方仅以“口头承诺”敷衍,未提供实质性安全保障,所谓“换挂国旗”的建议沦为国际笑柄。 台军的“备战升级”亦属自欺欺人,主力战机出勤率不足六成、防空系统拦截率偏低的问题,无法支撑“以武拒统”的构想。 关键在于,台湾社会心态已发生转变,除工商界担忧贸易受损外,青年群体对“台独”引发战争的焦虑感上升,《联合报》民调显示,65%的台湾民众认同“两岸和平对话是唯一出路”。 国际社会的立场进一步压缩“台独”的生存空间。除俄罗斯、东盟等明确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外,欧盟、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对“台独”势力的拉拢保持沉默,实质是对其分裂行径的否定。 这种共识源于世界各国对“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海和平基石”的普遍认知,也是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决心的清醒判断。

0 阅读:51

猜你喜欢

红楼背疏影

红楼背疏影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