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深秋,陈宝仓大女儿陈禹方惊恐地跑回家,和爸爸说了一件可怕的事,在回家路上,她看到军车载着五花大绑的犯人呼啸而过,听人说是“奸细”,要拉去处决了。陈宝仓听后,马上做出一个重要决定。 一个女学生放学路上的偶然遭遇,竟成了台湾隐蔽战线上一次生死抉择的导火索。陈禹方那天看到的军车和犯人,让父亲陈宝仓意识到白色恐怖的铁网正在收紧。这位保定军校出身的中将,在那个夜晚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?为什么说这个决定拯救了全家人的性命? 1949年的台湾正处在白色恐怖的高峰期,街头随时可见抓人的军车,电影院放映前都要播”通匪者杀”的标语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陈宝仓带着全家来到台湾,表面上是国防部的高参,实际上却在做着更危险的工作。 陈宝仓1949年赴台湾开展情报工作,1950年因”吴石情报案”被捕,在台北被国民党杀害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在他被捕前的几个月,发生了什么让他紧急送走家人的事件。 陈宝仓这个人挺有意思,1900年出生在北京,家里原本还算殷实,父亲经营古玩生意。可八国联军一来,家里就败落了,这小伙子从小就知道国家不强,老百姓就得受罪。14岁父母双亡,靠着自己争气考上免费的军校,才有了出路。 中学毕业后,陈宝仓投笔从戎,考入河北清河军官预备学校,两年期满后转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。在保定军校那几年,陈宝仓成绩一直很好,各科都名列前茅,连英语、音乐这些辅助课程都学得不错。同窗们都挺佩服这个河北小伙子,人长得魁梧,学习又用功。 毕业后陈宝仓先是跟了阎锡山的晋军,从排长一路干到师参谋长。但军阀混战那些年,他看够了同窗好友互相厮杀的场面,心里其实挺厌烦的。真正让他发光发热的是抗日战争。 1937年初,陈宝仓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,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。日本人打来了,陈宝仓这才找到了真正的敌人。1938年在宣城战役中,日军飞机轰炸,陈宝仓遭日军飞机轰炸受重伤,右眼失明。这么重的伤,换别人早就回家养老了,可陈宝仓眼伤没好就又上了战场。 抗战胜利后,陈宝仓对国民党那套越来越失望。解放战争期间,他还被王耀武告发说资助了解放军,差点被撤职。1948年,陈宝仓在香港加入了民革,主动联系要去台湾开展工作。 这就来到了关键的1949年。陈宝仓带着妻子师文通和四个孩子到了台湾,住在台北正义路的日式房子里。表面看就是个普通军官家庭,两个女儿上台北一女中,儿子上台大,生活挺安稳的。 但实际上,陈宝仓在配合吴石做情报工作。他利用自己保定军校老资格的身份,经常去拜访老同学、老部下,收集台湾军队的番号、兵力部署情况。陈宝仓把零碎材料整理起来,亲笔写了交给吴石,就是这些手写的情报,后来成了他的致命证据。 1949年深秋那天,女儿陈禹方放学回家,看到了让她恐惧的一幕:军车载着五花大绑的犯人呼啸而过,路人说是要拉去枪毙的”奸细”。这个细节可能很多人觉得平常,但陈宝仓听了立刻警觉起来。作为久经沙场的军官,他敏锐地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。 他提前三个月安排妻子和孩子离开台湾,借”商业考察团家属”身份,避过了特务的耳目。这个决定可以说救了全家人的命。先是妻子师文通带着两个女儿到了香港,儿子因为是适龄男丁,按规定要服兵役,陈宝仓托人办了张差甲证,说是去香港采购才得以脱身。 1950年1月,儿子也平安到了香港。一家人团聚了,就差陈宝仓自己。但他没走,还要继续工作。这个选择,注定了悲剧的结局。 1950年初,蔡孝乾叛变,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到重创。3月1日,吴石被捕。起初陈宝仓并不在调查范围内,但特务在吴石家搜出了陈宝仓手写的情报,经过笔迹对比,陈宝仓也被抓了。 在狱中的几个月,陈宝仓遭受了各种酷刑,但一个字都没招。保密局的档案里用”狡狯”、“镇定”来形容他,说他是最难审的一个。他们不怕死?怎么可能?但是根本没有办法。他们只是更怕!怕这个国家,再没有明天。 1950年6月10日,台北马场町刑场,陈宝仓与吴石、朱枫、聂曦四人一起就义。临刑前,陈宝仓给老友写了封短信,只交代了身后事:“弟已被判死刑,请转知家属,死后即用火葬”,没有别的话,就是这么从容。 盛夏,尸体腐烂,两位友人冒死从火化厂认出遗体。更传奇的是骨灰运回大陆的过程:女儿的同学乘船送骨灰去香港,没有入港证,就把骨灰盒绑在身上跳海偷渡,这才把陈宝仓的骨灰交给了家人。 1952年,毛泽东主席签署了革命烈士证书,陈宝仓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。1953年,他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,李济深主祭。如今,四位烈士的雕像矗立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。 从女儿的惊恐讲述到送别家人的果断决定,陈宝仓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家人的平安。70多年过去了,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为了祖国统一而默默付出的英雄?你觉得在那个年代,像陈宝仓这样的选择是对是错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