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放后,川军名将范绍增将七个妻子叫到身边,对她们说道:“现在实行一夫一妻了,你们七个当中,我只能留一个”,年轻貌美的七姨太以为会留下她,没想到,范绍增的选择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 1949年冬天,刚刚起义投共的川军将领范绍增面临一个棘手问题:新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,可他却有七个妻子。当这位被称为”范哈儿”的传奇军阀将妻妾们叫到身边,宣布只能留下一个时,年轻貌美的姨太太们都以为机会在自己,谁知道他的最终选择让所有人大跌眼镜。 范绍增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,但说起”傻儿师长”的原型,大家就明白了。这位四川大竹县人从小就被叫”范哈儿”,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,但可别被他的外表骗了。这人能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混得风生水起,绝对不是真”哈儿”。 范绍增出身袍哥,说白了就是帮会出身。在那个”有枪便是草头王”的年代,他凭着一股子江湖义气和过人的军事才能,从一个绿林好汉一路爬到了军长的位置。更传奇的是,这位川军将领一生娶了40多个老婆,可谓是旷古奇闻。 说起范绍增娶这么多老婆,那可不是像其他军阀张宗昌、杨森那样强抢民女。范绍增虽然好美色,但很重感情,对每个姨太太都很好,还专门给她们请老师,教她们学习西方文化。甚至姨太太红杏出墙,他也不会大发雷霆,而是成人之美。1933年,他有个叫紫菊的姨太太爱上了学校的青年校长王世均,范绍增知道后,直接认紫菊为干女儿,送她5000大洋当嫁妆,摆酒席把她嫁给了王世均。这种胸怀,在那个年代的军阀中确实少见。 抗日战争爆发后,范绍增展现出了真正的军人本色。1942年5月28日,他率部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,这是中国抗日军民首次消灭中将师团长级别的日寇。可惜好景不长,蒋介石对这位出身绿林的将领始终不信任,明升暗降把他调离了前线。 到了1949年,眼看着国民党大势已去,范绍增在渠县率领2万多人起义投共。起义成功了,但新问题来了:新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,他这七个妻子怎么办? 其实范绍增号称有40多个老婆,但真正有名有姓的只有7个:原配陈文兰、张绍芬、叶邵芳、房世民、赵蕴华、何淑兰、何蜀熙。起义前,范绍增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,他对妻妾们说,想去香港的可以离开,想留下的暂时回大竹老家。结果只有何蜀熙选择去了香港,范绍增给了她一大笔钱。 1949年12月15日,范绍增将剩下的六个妻妾召集起来,郑重地说:“从今天起,我们要跟着共产党走了,我家不符合'一夫一妻制'政策,大家得各奔东西了。”简单说,就是除了一个,其他都得走。 这话一出,屋子里顿时安静得只能听见呼吸声。那几个年轻漂亮的姨太太心里都在盘算,凭自己的姿色和在范绍增心中的地位,被留下的肯定是自己。谁知道,范绍增的选择让所有人都傻了眼。 范绍增选择留下的,居然是年近60岁、早已人老珠黄的原配陈文兰。他的理由很实在:陈文兰年纪大了,长期在家操持家务,没有外出谋生的能力,而其他姨太太都还年轻,完全可以重新开始生活。 听到这个决定,其他几个姨太太虽然失望,但也都能理解。张绍芬、房世民、赵蕴华、何淑兰四人很快就领了范绍增给的分手费,办理了离婚手续,各自去寻找新生活了。 只有叶邵芳死活不肯走,她哭着说:“生是范绍增的人,死是范绍增的鬼。”范绍增也没办法,总不能强迫人家再嫁吧。最后组织特批,让叶邵芳以照顾范绍增生活的名义留了下来。 说起来,范绍增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少见。1952年,新中国专门出台了《关于婚姻法实行以前重婚的处理原则的规定》,明确对1950年5月1日前的重婚,由于是旧婚姻制度造成的,一般不加干预。 范绍增的这个选择,确实出人意料,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。他没有被美色冲昏头脑,而是选择了对原配的责任和担当。这种做法,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道德品格。虽然他出身绿林,一生娶了那么多老婆,但在关键时刻,还是选择了做个有担当的男人。 新中国成立后,范绍增历任多个职务,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。1977年3月5日,这位传奇川军将领在郑州去世,享年83岁。他的一生充满争议,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,他的选择还是让人刮目相看的。 范绍增的故事告诉我们,一个人的品格往往在关键时刻才能真正体现。你觉得他选择原配陈文兰是对的吗?如果是你,会怎么选择?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,咱们一起聊聊这段有趣的历史。
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。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,避重
【1评论】【1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