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出所料!   美国解除对叙制裁后,叙总统立即宣布两件大事,叙利亚新任总统沙拉刚

红日观全局 2025-11-18 17:48:17

不出所料!   美国解除对叙制裁后,叙总统立即宣布两件大事,叙利亚新任总统沙拉刚一走下联合国的“黑名单”,就马不停蹄奔赴莫斯科和华盛顿。   叙利亚新总统沙拉刚一卸下联合国的制裁标签,立刻踏上了前往莫斯科和华盛顿的旅程。   这一连串动作,不仅没有让中方意外,反而印证了此前对美国政策调整的精准研判,所谓的“制裁解除”,并非出于人道主义考虑,而是美俄博弈棋盘上的又一次落子。   从2011年内战爆发开始,叙利亚的命运就像坐上了过山车。美国和西方国家迅速甩出一系列制裁,2019年《凯撒法案》出台后,原本就捉襟见肘的经济更是被彻底勒住了咽喉。   数据显示,叙利亚GDP缩水到2011年的13%,2021年的总量只剩下约90亿美元,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,几乎跌入全球最贫困国家行列。   石油产量从内战前的38万桶暴跌到如今的3万桶,电力供应一天也只能撑8到9小时,全国超过八成民众处在贫困线以下。   这场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塌方,更是人道灾难,35万人丧生,12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,350万儿童无法入学,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已经太久没有看到一丝曙光。   沙拉一个在叙北部崛起的军事强人,带队推翻了执政十多年的阿萨德政权,随后组建了过渡政府,半年后,美国开始释放信号。   2025年5月,华盛顿宣布“考虑人道需求”,初步解除了部分制裁,紧接着,特朗普政府在6月撤销了多项针对叙利亚的新限制措施。   到了11月6日,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美国主导的解除制裁草案,沙拉及其内政部长从制裁名单中正式剔除,这个决议获得了14票赞成,中国则选择弃权。   中方的立场非常明确,强行解除制裁或许能带来短期外交突破,但沙拉政权与极端势力关系仍未完全厘清,反恐形势依然复杂。   中国外交部公开表示,叙利亚的未来应由人民决定,不应沦为任何大国的地缘工具。   就在被“解禁”不到十天,沙拉便马不停蹄飞往莫斯科,10月15日,他在克里姆林宫与普京进行闭门会谈。   双方的焦点并不含糊,俄罗斯在叙军事基地的未来命运,经济重建的合作细节,以及粮食和能源供应。   沙拉明确表示将履行叙俄之间的历史协议,普京则承诺继续提供重建援助,维持驻军不变。   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迈米姆空军基地的存在,对俄方来说是地中海战略布局的底线,沙拉对此没有提出任何异议。   11月10日,沙拉又现身华盛顿,与莫斯科的会谈相比,这次访问显得低调许多,沙拉从白宫侧门进入,整个会谈过程未对外公开。   特朗普在会后简单表示,沙拉是一位“强有力的领导人”,并表示愿意帮助叙利亚“走上正轨”。   这场会谈背后的交换内容,比新闻稿上写的要复杂得多,美国承诺将暂停《凯撒法案》中对叙经济活动的部分制裁,豁免期暂定为180天。   作为回报沙拉政府逮捕了70多名与ISIS有关的嫌疑人,宣布正式加入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,并同意在能源开发与矿产开采领域向美资企业开放市场。   更敏感的是沙拉还对推动叙以关系正常化表示“愿意探讨可能性”。   沙拉的双城之行,看似风光,其实背后满是妥协与算计,叙利亚眼下的外交策略,已不是简单的“非此即彼”,而是在美俄之间寻找一条能喘气的缝隙。   据《金融时报》分析,自上任以来,沙拉已经出访超过20个国家,几乎每一次都在为生存空间奔走。  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估算,叙利亚的战后重建至少需要2160亿美元,而目前美国提供的仅仅是制裁豁免,没有任何明确的资金支持。   美国的算盘不难猜,利用叙利亚这块跳板,牵制伊朗、稳固中东秩序,并推动《亚伯拉罕协议》的地缘扩展。   俄罗斯则更关心地中海沿岸的战略据点和叙境内的军事存在,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虽各有所求,但都不打算真正“放手”。   而中方则始终强调一点,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,叙利亚的未来必须靠本国人民决定。  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表决中弃权,明确表达了对沙拉政权整肃极端势力不彻底的担忧。   正如中方所言这场制裁的解除,并不是慷慨的礼物,而是一次利益交换。糖衣之下,依旧是刀光剑影。   叙利亚如今最现实的问题,不是如何在国际上“露脸”,而是如何保住国内的稳定,清除极端组织、整合各地武装、恢复基本民生每一项任务都不轻松。   而在美俄两大势力不断拉锯的背景下,沙拉政府能走多远,还得看它能在夹缝中保持多久的平衡。   从现实来看沙拉这次走出孤立,是靠“主权让步”换来的喘息机会,中方早已指出,美国的政策反转从来不靠道义,而是看地缘利益是否合算,沙拉若不能稳住国内局势,下一轮制裁随时可能卷土重来。   信息来源: 《叙利亚领导人首访白宫:“双向奔赴”还是各自“一厢情愿”?》——澎湃新闻

0 阅读:0
红日观全局

红日观全局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