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潍坊,一对夫妻因性格不合,婚姻无法维系,两人便心平气和地办理了离婚手续。离婚不到一年,前夫突患怪病全身麻木,行动无力,只能瘫痪在床,无亲无故的他本已陷入绝境,远在南京打工的前妻却毅然辞工回家,扛起了照料的重担。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 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在山东潍坊的一个小村庄里,提到张桂兰,总是能让人停下手头的活,聊上几句,这个女人的故事,已经成了村子里每个人茶余饭后的谈资,记得几个月前,村口的老槐树下,王大娘、李大叔和一群邻居又凑在一起,继续聊起张桂兰的事。 张桂兰离婚了,离得很平静,没什么争吵,也没有把东西往外扔,她和前夫的关系,是那种典型的“性格不合”,两人虽然结婚五年,过得像邻居一样,没什么深仇大恨,最后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分开了,她走了,去南京的服装厂上班,想着赚钱养家,给孩子更好的生活,而她的前夫,留在了潍坊,没了依靠,过着各自的生活。 但没想到,离婚不到一年,张桂兰就接到了前夫妹妹的电话,说前夫得了怪病,起初只是手脚麻木,几天后,病情急剧恶化,最后变得全身瘫痪,动弹不得,家里已经没有了父母和亲戚,前夫的孩子们小小年纪,什么都不懂,那一刻,张桂兰决定放下自己的生活,回去照顾他。 她没有犹豫,辞掉了稳定的工作,买了火车票,六个小时的车程,一路颠簸,张桂兰没有抱怨什么,她只想着,孩子的爸爸没人照顾,不能让他在这病痛中孤单一人,她回到家时,看到前夫蜷缩在床上,瘦得脱了形,脏乱的头发和满脸的倦意,让她几乎认不出他来,那一刻,她心里其实也很难过,但她没有表现出来,只是默默地为他洗脸,给他擦身。 回到家之后,张桂兰的生活变得忙碌而琐碎,每天天不亮,她就起床,先给前夫擦身、换纸尿裤,再做早饭,送孩子上学,然后她会忙着做家务,回来后继续做康复训练,和前夫一起按步就班地做那些她从医生那里学来的动作,每天早晚各做一次,每次做完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,但张桂兰从不抱怨,她知道这是她的责任,而责任没有后退的余地。 有时候,钱成了大问题,张桂兰的生活已经完全依赖着她曾经攒下的钱,那段时间,她为了给前夫做检查花光了所有积蓄,她记得,曾有朋友建议她向亲戚借钱,但她并没有选择麻烦别人,而是自己默默拿出了钱。 这种时候,很多人会觉得她傻,觉得自己已经和前夫没有任何关系,为什么还要做这些事?但张桂兰的心里,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她,曾经两个人有过美好的时光,尽管婚姻走到了尽头,但人不能忘记曾经的情义。 她每天不分昼夜地照顾前夫,家里的灯亮到半夜,那是她叠纸盒挣钱的时候,一个纸盒五毛钱,五十个才赚五块钱,张桂兰常常叠到深夜,手指磨出了茧子,痛得她握不住筷子,但她从不说一声累,前夫也知道自己拖累了她,甚至有一次他哽咽着让她离开,说自己是累赘,不想耽误她和孩子,张桂兰只是轻轻地摇摇头,继续给他按摩,轻声说:“都过去了,你好好养病,等你好了,咱们一起去看孩子上学。” 她从来不计较过去的恩怨,只是默默地承担,尽自己所能去照顾他,曾经离婚时她说过一句话:“绝不后悔”,可是现在,她依然不后悔,每个夜晚,当她坐在床边,听着前夫的轻微鼾声时,她心里其实没有怨言,她只在想,或许这才是她真正该做的事。 村里人都说,张桂兰是个好人,她的行为让每个人都感到敬佩,有的人说她像青州的邱风云、重庆的樊普辉一样,心地善良,勇于担当,她明明可以选择不管,但她却选择了承担,因为她心里总想着,不能让孩子没有父亲,不能让一个病重的人孤单一人,她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,也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意义。 如今张桂兰的前夫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,他的脸色渐渐恢复了血色,虽然还不能完全自理,但已经能自己吃饭,偶尔还能和张桂兰聊几句,村里的王二婶感慨地说:“桂兰能做到的,我也能做到,”是啊,张桂兰用自己的行动,给了大家一个温暖的答案——真正的责任,不是逃避,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。 希望张桂兰一家能早日过上安稳的日子,前夫早日康复,孩子们健康成长,毕竟像她这样有担当、善良的人,应该得到生活最温柔的回报。 对此,大家有什么看法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