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5年周总理病重,需要吃鸽子蛋增加营养,却到处都买不到。赵炜就对邓颖超说“宋庆龄家里养了200多只鸽子……” 1975年冬天,周恩来癌症进入晚期,住在北京医院的特殊病房里。他的体重掉到61斤,身体虚弱到很难吃东西。医疗专家组反复讨论营养问题,最终决定用鸽子蛋,因为这种蛋蛋白质高,微量元素多,脂肪少,适合癌症患者吸收。那时候全国物资供应紧张,鸡蛋都要凭票买,鸽子蛋更少见,几乎没市场流通渠道。 邓颖超安排秘书赵炜去外面找货源。赵炜骑自行车先到东单菜市场,转了好几家摊位,问售货员有没有鸽子蛋,对方说好几年没进过这种货。接着她去西单副食商店,工作人员翻库存记录,也说没有。赵炜接着跑到朝阳门集市,那里人多摊位杂,但问了几处后还是空手。一位老售货员说,即便有也先给宾馆或单位用,不会卖给个人。 赵炜空手回去报告,邓颖超听后让第二天试试友谊宾馆的渠道。赵炜带上介绍信到北京饭店,找厨师长说明情况。厨师长查了仓库,说库存用光了,上次进货是为接待外宾准备的。他还说上海锦江饭店可能有剩货,但路太远,运不过来及时用。 赵炜在街边想办法,忽然记起宋庆龄在上海的家养着大批鸽子。她赶紧回去告诉邓颖超。邓颖超想了想,说那些鸽子是外国友人送的珍贵品种,不好意思开口求。周恩来夫妇平时坚持不为私事麻烦别人。赵炜说情况紧急,邓颖超才同意打电话过去。 电话打到上海淮海中路住所,宋庆龄听到需求后,立刻让工作人员收集鸽子蛋送北京。工作人员检查鸽棚,发现不是产蛋季节,只有三十多枚蛋,有些已经在孵化,取出会耽误鸽群繁殖。宋庆龄去鸽舍看了,那些鸽子有美国王鸽和印度品种,每对都来历特殊。她还是决定取走全部,包括有血丝的蛋。 鸽子蛋用棉花包好装进木箱,宋庆龄写了个短条子,安排最近飞机运到北京。当晚蛋送到医院,加工成易吃的形态给周恩来用。从那以后,宋庆龄继续收集鸽子蛋,定期空运过来,保证医院有货,帮助周恩来保持营养摄入。鸽子蛋来源稳定后,医疗组能更好地调整饮食方案。 鸽子蛋营养价值高,对癌症患者来说是难得补充,但那时养鸽子多在农村或个人爱好,城市难找。宋庆龄家鸽子多达200多只,平时她亲自喂食,把鸽子当和平象征。这次提供蛋,体现了她对周恩来的关心。寻找过程反映出时代物资状况,特殊渠道才解决问题。 鸽子蛋帮周恩来维持了一阵子,但癌症继续扩散,1976年1月8日他在北京医院去世。全国各地民众闻讯后自发哀悼,许多人聚集街头表达悲痛。宋庆龄知道后独自难过,好几天没出门。 1981年宋庆龄身体不好,冠心病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加重,需要住院。她常看窗外鸽子,对来探望的邓颖超提起当年送鸽子蛋的事。邓颖超握手说心意收到。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寓所去世,享年88岁。她的葬礼由治丧委员会组织,骨灰放到上海父母墓旁。 邓颖超之后继续妇女工作和政协事务,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因病去世。她遗愿是不开追悼会,不搞遗体告别。骨灰装进周恩来用过的盒子,赵炜抱着盒子绕西花厅一圈,然后撒到天津海河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