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讯:韩国李在明政府决定将东北亚三国官方表述顺位变更为:韩国、中国、日本。官方英语拼写统一为“Korea, China, and Japan”。 韩国总统室今天(16日)宣布:“我们决定将东北亚三国的叙述顺位统一为‘Korea, China, and Japan’。” 他补充说:“我们希望通过统一使用人数最多的拼写方式,消除不必要的争议。” 尹锡悦政府时期,东北亚三国表述顺序始终不统一,时而称“韩中日”,时而称“韩日中”,不仅引发外界困惑,亦在韩国国内引发争议。 这种表述混乱源于其明确的外交倾向——尹锡悦执政后,外交政策明显偏向美日。 2023年9月东盟峰会期间,尹锡悦在公开场合首次将表述顺序调整为“韩日中”,韩国总统室高官同步解释称,此举源于韩国与美日“基于价值与自由的紧密合作关系”。这一表述直接体现出尹锡悦政府的外交倾向——将日本定位为“价值盟友”,置于中国之前。 当时韩国舆论普遍认为,这种脱离实际利益的“理念外交”难以持续,表述顺序的调整只是时间问题。 李在明政府上台后,率先对这一表述顺序进行调整。韩国总统室在宣布调整时明确表示,前政府推行的理念外交过度侧重日本,此次调整是让外交回归务实正轨。这一表态直指尹锡悦政府的外交偏向,明确传递出政策修正的信号。 表述顺序的调整看似细微,实则在外交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,即礼宾次序的规范。 在外交实践中,礼宾次序直接反映一国的外交立场及对他国的礼遇程度,处置不当可能影响双边或多边关系。 国际社会虽有按身份等级、字母排序等惯例,如联合国会议通常采用字母排序,但各国在官方表述中,往往会将关系密切或战略重视的国家置于靠前位置。 韩国此次将中国置于日本之前,明确传递出李在明政府的外交优先级——提升中国在韩国外交布局中的权重,修正此前过度亲日的倾向。 李在明政府选择此时调整表述顺序,具有明确的时效性考量。日本近期内政外交动态频繁,首相高市早苗在涉台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,暗示可能介入台海事务,遭到中国政府严正回应;同时,其在独岛(日本称“竹岛”)主权问题上发表错误言论,甚至推动扩建所谓“领土主权展览馆”,直接触及韩国核心利益。 韩国外交部于14日就此发表强烈抗议声明,15日日本国内亦出现百余名民众聚集首相官邸抗议,要求高市早苗下台的事件。 在此背景下,李在明政府调整表述顺序,既是对日本近期不当行为的外交回应,表明韩国将与日本保持适当距离;亦是向中国释放善意,凸显对中韩关系的重视。 李在明政府的这一调整,核心出发点是维护韩国自身利益。尹锡悦政府时期的亲美日外交,虽获得美日同盟层面的支持,但未能转化为实质经济收益,反而因对华关系降温导致支柱产业出口受损。 李在明政府推行“务实外交”,首要目标便是修复对华关系,挽回经贸损失。 中韩合作覆盖经贸、文化、朝鲜半岛问题等多个领域,中国的合作态度对韩国经济复苏及地区影响力提升具有关键作用。表述顺序的调整作为低成本的外交信号,既向中国传递了合作诚意,也有助于在韩国国内塑造政府务实外交的形象。 需要指出的是,表述顺序调整仅是第一步,李在明政府“务实外交”的成效,仍需后续实际行动支撑。 尹锡悦政府遗留诸多外交问题,中韩之间仍存在未解决的分歧。美国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力亦不容忽视,韩国作为夹在中美之间的关键国家,平衡各方关系的难度客观存在。但从表述顺序调整这一细节可见,李在明政府已明确外交政策的转型方向。 韩国总统室宣布调整后,各方反应值得关注。中国外交部此前曾表示,“中方重视中韩关系,愿同韩方一道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”,韩国释放的善意有望推动双边互动进一步深化。 日本方面尚未公开回应,但这一调整意味着日本在韩国官方表述中的优先级下降,日方对此或存在不满。 韩国国内对此次调整的评价呈现分化,受前政府外交政策影响的企业普遍表示支持,认为此举有助于改善对华经贸关系;但亲美日的保守派表示反对,称其为“对美日同盟的背离”。 本质而言,此次表述顺序调整是韩国国内政治更迭与外交政策转向的集中体现。尹锡悦凭借亲美日的理念外交上台,最终因忽视实际利益导致内外争议;李在明政府以务实外交为执政方向,表述顺序调整成为其政策转型的具体抓手。 类似国际政治中诸多表述调整的案例,表面的次序变化背后,是深层的政治立场博弈。 韩国此次调整,表面是表述次序的变更,实质是对自身在东北亚外交角色的重新定位——摆脱对美日的盲目追随,重构与中国的平衡关系,在现实利益与同盟关系之间寻求更优解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