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专家:投降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,而是因为苏联发的1个公告,很多人都觉得,当年二战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美国,是因为它投向日方的两颗原子弹…… 日本有个研究二战史的老专家,前阵子在讲座里说过段话,听得人一愣一愣的:“别老说美国两颗原子弹炸垮了日本,真正让他们扛不住的,是苏联那纸公告。” 这话听着离谱,可细琢磨起来,还真有那么点意思。 1945年夏天,日本早就被打得焦头烂额——太平洋上的舰队快打光了,本土被美军炸得像筛子,可军部那帮人还在喊“一亿玉碎”,说要把美军拖进本土决战的泥坑。他们心里有个算盘:苏联还没对日宣战,只要能撑到美苏谈判,说不定能争取点好条件,至少保住天皇的位置。 8月6日,广岛被原子弹炸了个大坑,日本高层慌了一阵,可很快就镇定下来——他们觉得美国就这一颗“大炸弹”,撑过去就行。甚至有人偷偷开会,说要把剩下的兵力往中国东北调,那里还有70万关东军,是最后的本钱。 没想到,8月8日晚上,苏联突然扔出颗“重磅炸弹”——《对日宣战公告》,白纸黑字写着:从8月9日起,苏联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。 这公告一出来,日本军部的算盘直接碎了。 要知道,关东军可是日本的“命根子”。当年伪满洲国成立,关东军就成了日本在东北的“守护神”,装备是最好的,兵源是最精的。日本高层一直觉得,有关东军在,就算本土顶不住,还能退守东北,依托那里的资源再打几年。 可苏联红军根本不给他们机会。8月9日零点刚过,150万苏联红军像潮水似的扑向关东军——坦克在草原上碾出条条履带印,轰炸机把关东军的军火库炸得漫天火光,那些号称“精锐”的日本兵,在苏联的钢铁洪流面前,根本不堪一击。 更要命的是,关东军的精锐早就被调去太平洋填坑了,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,有的新兵连枪都没摸熟。有个被俘的日本兵后来回忆:“我们守着边境的炮楼,听见外面坦克声跟打雷似的,指挥官喊着‘死守’,可没人敢抬头,炮楼的墙被一炮就轰塌了。” 消息传回东京,天皇裕仁连夜召开御前会议。陆军大臣还在喊“要跟苏联拼到底”,可外务省的人拿着战报直哆嗦:“关东军完了,三天丢了牡丹江,一周丢了长春,再打下去,苏联红军都要打到朝鲜半岛了!” 这时候,日本人才真正明白:最后一点本钱也没了。 以前他们能硬撑,是觉得有东北这个“退路”,现在苏联出兵,退路被堵死了;以前觉得美国原子弹厉害,可苏联的钢铁洪流是能直接推到东京的。两边一夹,再扛下去,真要“一亿玉碎”了。 8月15日,天皇广播投降诏书的时候,没提原子弹,也没提苏联,可谁都清楚,那纸宣战公告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 后来有档案揭秘,日本投降前的御前会议上,首相铃木贯太郎拍着桌子说:“苏联参战,让我们彻底没了胜算。再打下去,天皇陛下都保不住了。” 这么一看,美国的原子弹更像压垮骆驼的“最后一记重锤”,而苏联宣战,是抽走了骆驼脚下最后一块垫脚石。没了这块石头,再轻的锤子也能把骆驼砸趴下。 现在去日本的战争纪念馆,还能看到当年关东军的装备残骸——锈迹斑斑的步枪,被坦克压扁的钢盔,旁边贴着张苏联红军进军的地图。导游会告诉你:“这些东西比广岛的废墟更让当时的日本人害怕,因为它意味着,连最后一条路都没了。” 所以说,日本专家那话虽然听着刺耳,却戳中了要害:有时候,压垮一个国家的,未必是最猛烈的炮火,而是让他们彻底看不到希望的那最后一下——苏联的宣战公告,就是把日本最后一点希望掐灭的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