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舰舰长,是真狠人!福建舰的舰长,是个狠绝色!厉害到什么程度?据说当年他开着

文史小将 2025-11-17 11:46:34

福建舰舰长,是真狠人! 福建舰的舰长,是个狠绝色!厉害到什么程度?据说当年他开着沈阳舰去小日子周边溜达,连睡觉眼睛都得留条缝,死死盯着雷达屏幕。不是资历熬出来的官,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将才。 许多人听到“陈治国”这个名字,脱口而出的评价是“狠”。 但熟悉他的人都明白,这个字不是形容脾气,也不是指他冷硬严肃,而是他在职业标准、专业能力和关键时刻的处理方式上,有一种别人难以达到的力度。 第一种“狠”,是对标准的死咬不放。 他认定海上的许多风险,往往是在平时的细节里埋下的。而细节一旦放松,真正出事时就来不及补救了。2013年,他带着沈阳舰执行绕日本巡航。当时他提出的要求非常明确:所有关键雷达屏幕必须做到24小时连续监控,不得出现任何盲区,也不能因为疲劳而松懈。 船员都知道,舰长提出的要求,他自己往往做得更狠。他常常只睡一会儿,又出现在指挥室,整夜守着那些跳动的光点。他不像很多军官那样在白天巡视、夜里休息,而是把自己也绑在那套制度里,哪怕是凌晨两三点,也可能突然出现在机舱或甲板上。 这些严苛并不是为了摆姿态。在随后的中俄联合军演中,他指挥的模拟拦截训练命中率达到了100%,让俄方观察员印象极深。那种“反应快、判断准”的能力,确实与他长期的训练方式有关。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舰上不允许大意。”不少年轻官兵第一次听到还觉得这是套话,可真正跟他共事几个月后就能理解他的意思。对他来说,船就是家,但海洋永远是战场。 第二种“狠”,是专业上的较真。 他从来不是那种只站在舰桥上发指令的指挥官。很多技术兵都记得,他对舰上的每套设备、线路、参数都管得极细。有一次训练,设备突然故障,一堆人正准备叫工程组,他已经蹲在设备边,手上沾满油污,嘴里叼着根铅笔,一边看图纸一边查线路。半小时不到,问题就被他找到并解决了。 这种场面并不罕见。 在沈阳舰时期,为了掌握雷达升级后的具体表现,他不放心只看报告,而是坚持亲自记录测试数据。风大浪急,他也站在甲板边或设备旁守着,只为了掌握最直接的信息。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,很多都是他亲测得来的。 调任福建舰后,面对更复杂的技术系统,他干脆把日常生活搬到了舰上。工程师们经常说,他不是来检查工作的,像是来一起学习和解决问题的。有时深夜两点还能看到他和技术人员围着一台设备讨论参数。时间久了,别人甚至开玩笑说:“舰长比我们还熟,问他哪颗螺丝在哪儿都行。” 这种从底层细节锤炼出来的能力,是他威信最重要的来源。不是他肩上几杠几星,而是他真的能解决问题。 第三种“狠”,是关键时刻的决断与定力。 这类事情,官兵们记得特别清楚。一回外舰故意贴近航道,距离近到已经属于危险范围。一些年轻船员紧张得手心冒汗,但陈治国的声音却很稳,风浪大的时候甚至需要提高音量才能听清。他一边指挥船员,一边与对方进行喊话,经过几轮调整,最后成功逼退对方。 事后,他才对身边的人提到:“当时也紧张,只不过不能表现出来。”他说这句话时手还轻微发抖,倒是显得特别实在。 2014年的一次多国演训,他遇到临时用英语下达的突发指令。情况复杂、时间极短,许多人一时没反应过来,但他马上用非常顺畅的英语回应,同时给出处理方案。那次让外军对他刮目相看,也让舰上的人更信他。 还有一次,他本该休息,但才躺下半小时就突然感觉不对劲,说不上原因,只是凭经验判断可能有情况。他直接冲回指挥室,连续指挥了三个多小时,最终成功驱离外机。那种“预感”不是玄学,而是他十几年在海上的经验和高度敏感度形成的本能。 陈治国的海上生涯超过十八年,大小任务加起来五十多次。越是时间长,他越能在极短时间里做出清晰判断。这种稳定性,是整艘舰的主心骨。

0 阅读:1

猜你喜欢

文史小将

文史小将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