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连遮羞布都不要了!与特朗普签下“历史性协议”后,越南不到四天就对中国出手,征重税、设关卡、查产业链,配合美国重构供应链,精准封堵中国转口贸易!一纸协议,中越正面博弈全面引爆。 美国给越南的诱饵确实够香,精准戳中了越南的痛点。协议里写得清清楚楚,越南出口美国的商品能长期维持20%的关税税率,这数字往东南亚一圈比就知道多有吸引力——泰国对着美国市场要交36%的税,印尼也得掏32%,越南等于是拿着专属绿色通道的通行证。 更实在的是关税豁免的承诺,就像之前美国给马来西亚一口气豁免1711个关税项目那样,越南的纺织成衣、电子零部件这些主力产品,很快就能以更低的价格挤入美国超市和工厂,光是这两项好处,就足以让越南政府动了心。 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,特朗普的条件卡得比谁都死。想拿好处?先掏钱买美国的波音飞机和积压的农产品,等于把未来赚的利润先提前吐回去一大块。 这些都还是表面功夫,真正的核心要求藏在“供应链多元化”的说法里,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:把中国从产业链里踢出去,不准再帮中国货做“中转生意”。 这些年中国不少企业为了避开美国关税,会把半成品运到越南做简单加工,贴上“越南制造”的标签再出口,这不仅让越南赚了加工费,还撑起了它对美贸易顺差的半壁江山——从2018年不到400亿美元飙到去年1300亿美元的顺差,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这种产业链协作。 谁都没料到越南会这么急不可耐。10月26日协议在吉隆坡签完字,10月30日越南工贸部就紧急出台新规,针对中国的纺织布料、电子元件等12类产品加征15%到25%的重税,理由说得冠冕堂皇“保护本土产业”,明眼人都知道是在给美国交投名状。 边境关卡更是严到离谱,以前从广西凭祥口岸出口到越南的货物,半天就能完成清关,现在突然要提交完整的产业链溯源文件,光是等待核查就得耗上三天,不少时效性强的电子零部件堆在关口直接变质。 有做转口贸易的老板吐槽,一批价值两千万的手机屏幕,就因为越南海关要查“是否含中国产芯片”,硬生生错过了和美国客户的交货期,违约金赔了近三百万。 越南甚至搞起了“连坐式核查”,只要发现企业加工的产品中中国成分占比超过30%,不管有没有出口美国,都要被重点监管。这种宁可错杀一千的做法,很快就引发了越南企业的不满,但政府被美国的短期利益冲昏了头,根本没心思顾及这些。 可越南没算明白,全球供应链不是纸糊的,拆起来容易,想接上就难了。协议签完才两个月,美国承诺的投资就没了下文,那些说要转移到越南的电子工厂,只是派了几个考察团就没了动静。更要命的是,中国市场的大门正在慢慢关上。 以往越南每年出口到中国的热带水果、橡胶制品能赚上百亿美元,现在因为贸易壁垒的影响,中国企业开始转向泰国、柬埔寨采购,越南水果在广西边境的批发市场上,价格跌了一半都没人要。 越南工商会做的调查更扎心:超过60%的制造企业表示,和中国的贸易中断导致原材料短缺,生产成本平均上涨了22%;而盼来的美国订单,只比去年增加了不到5%,还不够弥补中国市场的损失。 更讽刺的是,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,根本不管越南的死活,协议里承诺的关税豁免,只针对完全不含中国成分的产品,可越南的产业链早就和中国绑在了一起,想完全切割简直是天方夜谭。有企业试着用印度产的零部件替代中国货,结果不仅价格贵了三成,质量还不稳定,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因为次品率太高,被客户退了单。 这时候越南政府才想起来和中国沟通,可之前把路走得太绝,不少合作项目已经被其他国家接手。其实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越南撕破脸,毕竟在产业链上,两国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。但越南一门心思抱美国大腿,把经贸问题当成政治筹码,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,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 现在的越南就像夹在两大国之间的棋子,想靠押注一边牟利,却忘了自己根本没有左右局势的实力。美国给的好处再诱人,终究是有条件的糖,甜不了多久;而中国市场的红利,才是能长久依靠的根基。 协议的遮羞布被现实撕得粉碎,越南企业界的怨声越来越大,再这么硬撑下去,恐怕不仅赚不到美国的钱,连自己在全球供应链里的位置都要保不住了。大国博弈从来不是小孩子过家家,想靠背叛盟友换取短期利益,最终只会落得里外不是人的下场,这道理,越南现在该慢慢懂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