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,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,一个比一个致命,那美国布下的陷阱到底是什么,我们又是如何破局的呢? 美元霸权向来是美国手里最狠的制裁工具,这第一个陷阱就是金融贸易上的 “索命套索”。 2022 年 3 月,美国直接冻结了俄罗斯近 3000 亿美元的海外资产,一下就让全世界看清了 SWIFT 结算体系的厉害 —— 只要被踢出这个圈子,国家的国际贸易立马就得卡壳。 之前伊朗就吃过大亏,被美国用这套手段制裁后,经济好几年里萎缩了 20%,民生受到的影响至今没完全恢复。 这招要是用到中国身上,后果更不敢想。2023 年中欧贸易额都超过 7400 亿欧元了,咱们的机电设备、光伏组件这些拳头产品,很大一部分都要靠欧洲市场消化。 要是真被美国扣上 “军援俄罗斯” 的帽子,他们肯定会用制裁卡断这条外贸大动脉,到时候沿海工厂的订单得丢多少,工人就业又得受多大影响,想想都让人揪心。 2024 年 5 月,美国财政部就拿 “涉嫌支持俄罗斯军工” 当由头,一下子把 20 家内地和香港的中企列入制裁名单,连卫星导航、船运这些领域都没放过。 可咱们其实早留了后手,中俄贸易早就换了新玩法。2023 年两国贸易额冲到了 2401.1 亿美元,这里面超过八成都是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,美元欧元几乎没怎么沾边。 更妙的是咱们在推的 “电力人民币” 模式,就拿土耳其的胡努特鲁电厂项目来说,从前期融资到后期电费结算,全流程都用人民币走账,一年单汇兑成本就能省下 2000 万。 这种把实体贸易和非美元结算绑在一起的路子,让美国的金融制裁这下就成了没牙的老虎,生意该做照做,根本不受他们拿捏。 比起金融制裁的硬刀子,美国布下的第二个陷阱更隐蔽 —— 那就是用舆论围堵打造的 “孤立牢笼”。美国最擅长搞这套舆论战,只要给哪个国家贴上 “破坏和平” 的标签,后续的麻烦就跟着来了。 当年阿拉伯之春期间,不少国家被西方舆论泼了脏水后,外资短短几天就抽走数万个就业岗位,经济一下就垮了半截。 中国在国际上一直是 “劝和促谈” 的形象,要是真跟俄罗斯绑成军事同盟,欧洲那些美国的盟友们说不定就会跟着疏远咱们。 要知道德国汽车、法国化妆品离不开中国这个大市场,咱们的机电产品也得靠欧洲消化,真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。 破解这招的关键,在于站在和平的立场上不松口。联合国每次就乌克兰问题投票,咱们都坚持支持劝和促谈,从不跟着选边站队。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早就说过,中国既不是危机制造者,也没做过拱火浇油的事,就是想推动政治解决。 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,不光没让美国抓住把柄,还保住了和欧洲的合作机会。 2023 年中欧新能源合作压根没受影响,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和德国 CTF 太阳能公司一起搞的碲化镉发电玻璃技术,都已经用到了欧洲的光伏建筑项目上; 空客天津工厂还和中国航油联手,把废弃食用油变成了可持续航空燃料,打通了全产业链。 反观美国,偷偷破坏 “北溪” 天然气管道后连盟友都瞒着,气得欧洲议会议员公开怒斥这是 “针对盟国的战争行为”,谁在真的破坏和平,明眼人一看就明白。 美国的第三个算计,是想引爆咱们周边的 “地缘雷区”。中国周边的情况本来就复杂,中印边境还有没划定的地段,南海的岛礁争议也没彻底解决,美国这些年一直在背后给周边国家递话撑腰。 2016 年南海仲裁案那回,他们就撺掇过一些国家跟咱们叫板,现在更想借乌克兰问题做文章。 要是咱们在这事上硬邦邦地站队俄罗斯,周边国家说不定会觉得中国 “爱用硬手段”,转头就跟美国、日本凑在一起搞安全同盟,到时候咱们的周边环境就彻底乱了。 对付这招的关键,就是把中俄合作牢牢框在民用领域。咱们和俄罗斯的往来,全是能源、基建这些实打实的民生生意,比如增加俄罗斯的原油、天然气进口,都是看市场行情的商业决定,跟政治没半点关系。 黑河公路桥、同江铁路桥一步步推进,既帮俄罗斯缓解了经济压力,又没刺激到周边国家。 2023 年中国汽车对俄出口都超过 90 万辆了,俄罗斯成了咱们汽车最大的出口地,手机、家电也卖得特别火。这种 “生意归生意” 的模式,让美国想挑动地缘对立都找不到由头。 美国这三个陷阱环环相扣,本来是想把中国拖进和俄罗斯绑定的泥潭里,既能削弱俄罗斯,又能拿捏中国的外贸和地缘安全。 可咱们靠着 “非美元结算破金融局”“中立立场稳形象”“民用合作避地缘险” 这三手准备,把局给盘活了。 2023 年中俄贸易同比涨了 26.3%,咱们的就业没受影响,能源供应也更稳了。这不是耍小聪明,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国智慧 —— 既守住了自己的利益,又没掉进别人挖的坑。



海阔天空
你好搞笑,人家真要踢你出什么体系,没有也说你有,有那么简单嘛[汗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