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0年3月的一天,周总理正在开会,聂荣臻元帅突然把他叫了出来。聂帅一脸凝重,

地缘历史 2025-11-16 11:46:55

1960年3月的一天,周总理正在开会,聂荣臻元帅突然把他叫了出来。聂帅一脸凝重,甚至可以说是面如土色,他只说了一句话:“收到了关于钱学森的重要情报!”   这情报非同小可,公安部长罗瑞卿截获了确切消息:蒋介石下达了暗杀指令,目标直指钱学森。   一时间,空气都仿佛凝固了。钱学森是谁?他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,是全国人民的宝贝。   可问题来了,蒋介石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,非要置钱学森于死地?   这事儿,得从钱学森回国说起。   1949年新中国成立,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,他通过香港学者曹日昌收到了祖国的邀请信,当即决定回国。   可美国人急了,他们太清楚钱学森的价值了。   当时的美海军次长金贝尔有句名言,至今听来都振聋发聩:“他一个人,抵得上五个师。”   美国人当然不肯放人。1950年,他们以“涉嫌共产主义”这种可笑的理由,禁止钱学森离境,还把他所有的行李资料都扣了。   从那以后,钱学森在洛杉矶被软禁了整整五年,每个月都得去移民局报到,像个犯人一样。   中国这边,可一天都没忘记他。周总理亲自部署营救。   1954年日内瓦会议,周总理指示王炳南,明确提出用11名被俘的美军飞行员,来交换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。   这是一场国家层面的博弈。   真正的转机,出现在1955年6月。被严密监视的钱学森,想了个办法,他把一封求助信写在一小片香烟纸上,巧妙地寄给了陈叔通先生。   这封信很快就到了周总理手里,成了中国向美国施压的铁证。   美国人一看,再也瞒不住了,只好在8月4日松口,准许钱学森离境。   1955年10月8日,钱学森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。   当他在罗湖桥见到前来迎接的中国科学院代表朱兆祥时,这位历经磨难的科学家,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。   回国后的钱学森,一刻也没闲着。   1956年2月,他向中央提交了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》。   周总理亲自审阅,当即拍板。   同年10月8日,也就是他回国一周年的日子,国防部第五研究院,也就是后来的导弹研究院,正式成立,钱学森担任院长。   他带领着一群年轻人,从零开始,决定先仿制苏联的P-2导弹,代号“1059工程”。   这,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“东风一号”的起点。   说到这儿你可能以为,有了苏联老大哥的帮助,事情应该会顺利很多。   可历史的走向,总是出人意料。   1960年7月,中苏关系破裂,苏联专家全撤了,图纸也带走了,连火箭试车台的关键数据都销毁了。   这一下,等于把刚起步的中国导弹事业釜底抽薪。   蒋介石正是看准了这个节骨眼,认为这是扼杀中国导弹梦的最佳时机,只要除掉钱学森这个“主心骨”,一切就都完了。   所以,他才下了那道阴狠的暗杀令。  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迫在眉睫的威胁,聂荣臻元帅找到了钱学森,把情况和盘托出。   钱学森听完,斩钉截铁地对聂帅立下誓言:“苏联人压不倒我们!”   一边是敌特的暗杀威胁,一边是技术的巨大空白,压力山大。中央立刻做出了反应。   周总理亲自批示:“保护钱学森是战略性任务。”这个安保规格,是史无前例的。   很快,一名叫刁九勃的警卫秘书被调到了钱学森身边,任务只有一个:24小时贴身保护。   钱学森全家也立刻被安排迁入一个特殊的住所——军队大院里一栋原苏联专家住过的楼。   这里戒备森严,外人根本无法靠近。   可这还不够。特务的手段防不胜防,万一他们在食物里动手脚怎么办?   于是,一个更特殊的岗位出现了。1964年,一位名叫段恩润的化验员被派到钱学森家里。他的工作,就是负责检验钱学森一家入口的所有食物。   为此,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小型化验室,配备了从德国、苏联进口的精密设备。   每一顿饭菜,段恩润都要取样,检测合格后才能食用,而且所有样本都要保留24小时,确保万无一失。   这种级别的安保待遇,就连当时的十大元帅都没有过。   这还没完。威胁并未因严密的保护而消失。   1964年9月,一个叫陈炳宏的特务潜入了西宁,他盯上了221厂的一名女工朱淑英,企图通过她获取核基地的情报,并策划投毒。   幸亏我方人员警惕性高,及时识破了阴谋,才避免了一场灾难。   可见,那些年钱学森面临的危险,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。   他不仅是在科研一线战斗,更是在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上,与死神赛跑。   钱学森自己功勋盖世,却极为低调。他常常对同事说,要甘心“做一辈子无名英雄”。   1991年,国家授予他“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”称号;1999年,他荣获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”。   这些荣誉,他受之无愧。

0 阅读:260

猜你喜欢

地缘历史

地缘历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