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为什么最近敢肆无忌惮地挑衅中国? 原因其实很简单,就是因为中国太仁慈、太善良,挑衅中国不仅代价小,中国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,而且对抗中国能够在国际上增强影响力,所以敢于挑衅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。就因为中国奉行的是不惹事、不挑事,处理国际关系中规中矩、有理有据,从来不干涉各国主权的事。这样就无意识地向外界传递出中国不能把他们怎么样的错觉。 咱先把这话拧过来——这不是中国“不敢”,是中国懂“战略克制”,跟仁慈善良没关系,把克制当软弱,纯粹是德国政客揣着明白装糊涂!你看最近德国干的事:外长贝尔伯克窜访亚太时,张口就提“台海局势是全球安全问题”,还跟着骂中国“涉疆人权问题”,甚至撺掇欧盟搞对华“去风险”,搞变相的技术封锁——这哪是肆无忌惮,是赌中国顾全中德关系不会下死手!可他们忘了,克制是互相的,不是单方面的纵容,真踩了红线,中国的反制从来不会迟到。 第一个专业知识点:国际关系中的“战略克制”并非无底线妥协,而是基于利益权衡的理性选择,其核心是避免局部矛盾升级为全面对抗,同时为自身发展争取稳定环境。大家是不是也被“中国不敢怎么样”的说法带偏过?我敢说,持这想法的人,肯定没见过中国反制的威力——之前立陶宛跳得比德国欢,结果呢?中立贸易额断崖式下跌,企业哭着求政府缓和关系,这就是挑衅的代价,只是中国不喜欢把事做绝而已。 德国敢这么跳,真实原因就俩:一是被美国绑上了“反华战车”,二是国内政治玩“甩锅套路”。你以为德国真心想跟中国对着干?202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还高达2979亿欧元,德国的汽车、化工企业,一半利润都靠中国市场——宝马在沈阳建的工厂,是全球最大电动车生产基地;巴斯夫在湛江砸了100亿欧元建一体化基地,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绑定。可美国逼着欧盟搞“对华脱钩”,德国执政党又面临大选,绿党、自民党为了抢选票,就把中国当“靶子”,骂中国越狠,越能讨好右翼选民,这哪是增强国际影响力,是拿国家利益换选票! 第二个专业知识点:经济相互依存度是制约国家间冲突的重要变量,中德贸易额占德国外贸总额的7.2%,中国连续7年是德国全球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,这种深度绑定下,“对抗中国”本质是损害德国自身利益。你觉得德国企业会跟着政客瞎闹吗?肯定不会!宝马CEO最近公开说“脱钩是灾难”,巴斯夫也表态“不会离开中国市场”——政客喊口号过瘾,最后买单的还是德国工人和企业,这账算得也太糊涂了! 再说“挑衅中国代价小”这错觉,纯属自欺欺人。中国没动手,不代表没手段:德国化工品想进中国,得过环保标准这关;汽车想卖得好,新能源补贴政策里就能见分晓;就连德国引以为傲的机床,中国现在自主研发的精度都快追上了,等哪天完全替代了,德国哭都来不及!中国不惹事、不挑事,是守国际法规矩,不是没脾气——就像老实人不打架,不是打不过,是觉得没必要,真逼急了,一拳就能让对方知道疼。 第三个专业知识点:现代国际竞争中的“反制”早已不是单一制裁,而是通过标准制定、市场准入、技术突破等多维手段实现,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消费市场,拥有强大的非对称反制能力。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?越是经济不行的国家,越喜欢靠骂中国刷存在感;德国现在经济增速才0.2%,通胀高企,难民问题闹得头大,政客解决不了国内问题,就拿中国撒气,这套路也太老套了! 把中国的“守规矩”当“不能怎么样”,是德国最大的误判。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,是因为我们懂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,不是没能力管;中国处理国际事务有理有据,是因为我们相信规则的力量,不是怕谁。德国要是真把这种克制当软弱,继续肆无忌惮踩红线,迟早会尝到苦果——毕竟,没有哪个国家能靠骂别人发展,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损害中国利益的同时,还能安安稳稳赚中国的钱。 所谓“敢于挑衅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”,不过是少数国家的政治表演。大多数国家都清楚,跟中国合作能赚实惠,跟中国对抗没好果子吃。德国要是执迷不悟,最后只会从“欧洲经济引擎”变成“政治小丑”,既丢了中国市场,又没捞到实际好处,纯属竹篮打水一场空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