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不其然! 果不其然! 美国媒体近几日发表了一致的观点,认为东方大国的空间站使用“全中文”不利于国际合作。 说这种话的时候,您想过自己是什么心态吗? 早在2011年,美国国会就通过了《沃尔夫修正案》,限制NASA与东方大国的航天合作。 这话说出来,亏他们还好意思提“国际合作”!合着国际合作的规矩,就得按美国的意思来?国际空间站从上世纪90年代运行到现在,里头的操作系统、操作界面、数据标注全是英文,咋没见美国媒体跳出来喊“不利于国际合作”?当年欧洲宇航员、日本宇航员上国际空间站,还得先恶补英文,没人敢说半个“不”字,怎么到中国空间站用中文,就成了“罪过”?这双标的嘴脸,简直不要太明显! 第一个专业知识点来了:航天设施的工作语言,从来都是由其所属主权国家自主决定,这是国际航天领域的通行惯例,更是国家主权在航天领域的直接体现。中国空间站是咱们花了几十年心血、砸了无数人力物力建成的,从设计、研发到制造、发射,全是中国人自己搞定的,用中文做工作语言,天经地义,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! 再说说那《沃尔夫修正案》,可不是简单的“限制合作”,是往中国航天人心上捅刀子的封锁!2011年之前,中国还想着跟美国在航天领域搭把手,一起推进人类航天事业,结果美国国会一纸法案,直接把合作的大门焊死——不准NASA跟中国航天有任何官方接触,不准中国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,甚至不准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任何科研项目。当年咱们的“天宫一号”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,想跟国际空间站搞个交会对接试验,都被美国以“违反沃尔夫修正案”为由拒绝了。这哪是“限制”,是明晃晃的技术霸凌! 第二个专业知识点:《沃尔夫修正案》本质是美国维护“航天霸权”的工具,它违背了《外空条约》中“外空应为所有国家谋福利”的基本原则,也打破了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良性生态。美国以为靠封锁就能让中国航天停下脚步,可他们万万没想到,这反而倒逼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完全自主可控的道路——从“神舟”飞天到“嫦娥”探月,从“天问”探火到空间站建成,每一步都踩在美国封锁的节点上,每一次成功都打了美国的脸! 第一个互动点来了:你们说说,美国一边用《沃尔夫修正案》封死合作的门,一边又吐槽中国空间站用中文不利于合作,这是不是典型的“又当又立”? 中国空间站用中文,从来不是为了排斥谁,而是为了安全和高效。宇航员在太空中操作,一个指令、一个数据都不能出错,用母语工作能最大限度减少失误,这是对航天安全的基本保障。而且咱们也没把合作的门关上——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已经开始系统学习中文,为入驻中国空间站做准备;意大利、德国等国的科研项目也已经获准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。这些国家没抱怨中文“不利于合作”,反而主动学中文、找合作,对比之下,美国媒体的论调简直幼稚又可笑! 第三个专业知识点:语言障碍从来都不是国际合作的绊脚石,态度才是。中国空间站开放合作的姿态有目共睹,截至目前,已有17个国家、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项目,这比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的合作范围还要广。美国之所以吐槽中文,本质是害怕中国航天崛起打破他们的霸权,害怕自己失去在航天领域的话语权。 第二个互动点来了:你觉得美国要是真有合作的诚意,应该先做什么?是逼着中国该语言,还是先废除《沃尔夫修正案》? 美国媒体的抱怨,暴露的是内心的焦虑和无力。他们习惯了用霸权定义规则,习惯了让别人围着自己转,当中国航天不再看他们的脸色、走出自己的道路时,他们就慌了,只能靠吐槽中文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来刷存在感。中国空间站用中文,是自信的体现,是主权的彰显,更是对美国霸权的无声反击——合作可以,但得按我们的规矩来,想靠封锁和指责阻止中国航天,纯属白日做梦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