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空间站用中文遭美媒双标?被封锁14年逼出“天宫”逆

文武互娱 2025-11-15 16:27:36

美国媒体吐槽中国空间站“全中文”?这波双标操作太明显 果不其然。 ​​美国一些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口径:称中国空间站“全中文”不利于合作。 ​​2011年这根线就埋下了。美国国会通过《沃尔夫修正案》,限制NASA用联邦资金与中方开展双边航天合作,连访问都卡得很死,这一步把门关上了。 ​​从那年起,中国只能自己闯关:2011年天宫一号完成在轨实验室验证,2016年天宫二号把补给、长期驻留的关键环节跑通,2021年至2022年完成“T”字基本构型组装,神舟系列多次交会对接,常态化轮换已经形成节奏。 这话听着就离谱,合着合作的前提是得用你的语言?国际空间站常年以英语、俄语为主要操作语言,没见哪个国家说不利于合作,NASA的宇航员还得乖乖学俄语才能乘坐俄罗斯联盟飞船。中国花了十几年心血,从被封锁到自主建成空间站,用自己的母语怎么就成了“合作障碍”? 说白了,美国媒体这波吐槽根本不是为了促进合作,而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。2011年《沃尔夫修正案》可是把中美航天合作的大门焊死了,名义上怕技术外流,实则就是想遏制中国发展。他们以为这招能困住中国,没想到反而逼出了一个完全自主的“天宫”。现在中国空间站稳稳运行,还成了近地轨道最具活力的太空实验室,某些人坐不住了,开始找各种借口挑刺。 中国空间站用中文,本质是对安全和效率的极致追求。四百公里高空的太空,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致命。咱们的航天员从选拔到训练,接触的教材、设备全是中文,每个按钮、每条指令都形成了肌肉记忆。紧急情况下,母语操作能省去翻译的毫秒延迟,这是对生命最基本的保障。况且,这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空间站,用自己的语言天经地义,就像美国的“天空实验室”全英文、苏联“礼炮号”全俄文一样,从来没人说三道四。 更讽刺的是,一边是美国媒体喊着“不利于合作”,另一边是全球各国争相参与中国空间站项目。目前已有17个国家的科研项目获批入驻,巴基斯坦更是签署协议,即将派遣航天员来华训练后进入天宫,成为首位造访中国空间站的外籍航天员。这些国家的宇航员都在主动学中文,欧洲宇航员萨曼莎·克里斯托弗雷蒂还能用中文背古诗词,没人觉得语言是障碍。 真正阻碍合作的从来不是中文,而是美国自己的霸权思维和封闭政策。《沃尔夫修正案》不仅禁止NASA与中国合作,连中国航天专业的学生申请美国签证都受阻碍。美国业内人士早就批评这一条款“偏执”“错误”,可政客们为了政治私利,年年都保留着这份枷锁。现在国际空间站即将在2031年退役,“天宫”很可能成为近地轨道唯一的太空实验室,美国媒体的抱怨,更像是怕自己被排除在未来太空探索之外的焦虑。 中国航天从不是闭门造车,“和平利用、平等互利”的原则一直没变。我们愿意开放合作,但绝不会因为别人的抱怨就放弃自己的标准。语言从来不是合作的绊脚石,尊重才是。那些真正想探索宇宙的国家,自然会主动适应规则,而不是要求规则适应自己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天宫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空间站构型 国际空间站裂痕 国际空间站解说 美国太空空间站 民营空间站

0 阅读:56
文武互娱

文武互娱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