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花44亿,拆掉华为设备。德国花165亿,拆掉华为设备。德国正在为拆除华为网络

月鹿一鹿前进 2025-11-15 14:51:11

英国花44亿,拆掉华为设备。德国花165亿,拆掉华为设备。德国正在为拆除华为网络设备而付出巨大代价,以前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钱,好不容易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,结果被老美逼迫拆除,还有外媒报道,如今为了替换运营商网络中的华为设备,德国将花165亿元购买诺基亚高通或爱立信的通信设备,这笔钱由德国纳税人提供。 德国正在做一件让人挠头的事:准备花一大笔钱,拆掉一套被本国安全专家检查后,都找不出毛病的网络设备。 这笔高达165亿人民币的开销,不只是账本上一个冷冰冰的数字。它更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一个国家在全球技术竞争的旋涡里,是如何被“数字主权”这个时髦词汇捆绑,并最终让全体国民来支付这笔昂贵的“主权税”。 归根结底,该笔账单的支付责任,最终还是落在了德国纳税人的身上。成本估算一路飙升,英国那边44亿人民币的超支还在眼前,德国的预算就从最初的20亿欧元,被电信公司们修正到30亿,现在直接指向了165亿人民币。超过七成的德国民众压根不想为这事多交一分钱税。 资金的筹措渠道尚未明确,有极大可能需要挪用初始规划用于基础设施完善及环境保护项目的 5000 亿元专项基金。这意味着医院的网络升级、农村的宽带普及,甚至养老金这些民生项目,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。这代价未免太大了点。 离谱的是,换上去的替补压根不靠谱,照样让人操碎了心。诺基亚相关设备的交付周期较华为滞后五个月,而爱立信则受限于产能不足,难以按计划满足市场需求。电信公司预计,整个网络要恢复正常,至少需要五年折腾。这期间信号衔接出问题,偏远地区的维护费暴涨,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 声称是为了捍卫“数字主权”,可这个决定本身真的“主权”吗?但凡具备基本洞察力,便能明晰此事背后的核心动因 —— 自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开始,美国方面持续施加的压力所致。本质上是挪用德国资本,为美国主导的商业竞争提供支持,这一事实已被德国社民党公开指出。 讽刺的是,当欧盟官员们在各种场合大谈“欧洲数字主权”时,实际行动却显得身不由己。 他们选择的替代方案,诺基亚和爱立信,其股权和运营早已是高度全球化的产物,根本谈不上纯粹的“欧洲血统”。这无非是从一种依赖,跳进了另一种依赖的迷宫里。 从德国自身的一系列行为来看,其逻辑体系中不乏自相矛盾之处。一边急着以安全为名拆除华为的通信基站,另一边,德国工业的骄傲——奥迪Q6e-tron,却把智能驾驶系统的大脑,放心地交给了华为的技术。此类前后割裂的操作,愈发凸显出所谓 “安全风险” 不过是用以搪塞的政治托词。 别忘了,德国经济的命脉还深深地与中国供应链连在一起。 全球稀土进口总量中,83% 直接源自中国,剩余 17% 虽来自其他渠道,但最终仍需经由中国完成加工环节。像宝马和大众这样的车企,关键稀土库存只够维持45天。 柏林专业智库机构早已发出警示,若执意推进与关键合作伙伴的经济 “断联” 举措,截至 2030 年,德国国内生产总值或将遭受 5.8% 的重创,同时将有超八十万劳动力面临失业危机。 德国这个案例,只是全球数字世界正在被撕裂的一个缩影。当国家之间开始用“价值观”来划分阵营,技术的世界里便竖起了一道道无形的围墙。 这种基于国籍而非质量和价格的选择,是对科技进步的直接伤害。宝贵的研发资源被浪费在重复造轮子上,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都会被拖慢。最终,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更昂贵、更低效、信号还互相不兼容的割裂网络。 想当年,巴西顶住了压力,向所有合规企业开放市场;法国也选择了更温和的处理方式,让设备自然到期。这些本是更理性的选择。要知道,一个多元化的供应商体系,恰恰是增强网络韧性、保障安全的最好办法,可现在这条路却越走越窄。 说到底,互联网的本意,从来都是让每一个独立的个体,都能跨越山海彼此相拥。如今这些以安全为名的隔断,是否背离了技术的本意? 德国民众的真实需求很简单:一个稳定、便宜又好用的网络。但在宏大的地缘政治棋局中,他们最朴素的愿望似乎被牺牲了。 在一个紧密相连的世界里,真正的“主权”也许不是筑起高墙,而是拥有在开放合作中保持自身优势和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。德国今天的决定,未来回看,或许只是一条代价高昂的弯路。 参考资料:1.德国政客这脑回路,北溪竟然还和华为扯上了?——2023-09-20 21:00·中国青年网 2.欧洲头条丨英国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 将付出巨大经济代价——2020-07-14 21:45·环球网

0 阅读:88
月鹿一鹿前进

月鹿一鹿前进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