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敢扣,我早有后手! 法国 11 月 6 日刚在戴高乐机场扣查 20 万中国包裹,中国跨境电商的中东布局已显成效 — 不仅靠定制化产品保住 35% 营收,还拿下 12 亿新订单,上演 “反制教科书” 近几年欧洲一直在收紧跨境贸易规则,又是《数字服务法案》,又是提高查验标准,说白了就是想通过抬高门槛,把中国商品挤出欧洲市场。 可法国万万没料到,他们以为能卡住中国电商的 “脖子”,却撞上了早已铺好的 “备用赛道”— 中东市场的布局,此刻正好派上用场,直接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反制大戏 中国跨境电商早就盯着中东这块 “香饽饽” 了。这里的机遇,可不是凭空掉下来的。中东多国正在搞经济转型,沙特的 “2030 愿景”、阿联酋的 “未来 50 年发展战略”,都把跨境电商当成了重点扶持的香饽饽。他们不想只靠石油赚钱,急需数字贸易激活新产业,而这正好撞上了中国电商的强项。 巧的是,中东正在推进 “去美元化”,中国电商直接踩中了这个风口。 支付上根本不依赖美元,支付宝早早和中东最大支付平台 PayFort 联手,人民币能直接兑换阿联酋迪拉姆、沙特里亚尔,结账时省了汇率波动的麻烦;微信支付也没闲着,接入了埃及、卡塔尔的本地支付系统,12 个中东国家都能直接用。 现在更给力,法国扣押事件后,新订单里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直接冲到 25%,绕开美元的 “小算盘” 彻底打对了 物流方面的布局,更是提前铺好了 “快车道”。中阿共建 “一带一路” 可不是空谈,中欧班列早就延伸到了迪拜、利雅得,中国和埃及合作的轻轨、和卡塔尔共建的自动化码头,凑成了立体网络。 京东物流在迪拜建的智能仓储中心,清关、出库一条龙,效率直接拉满;极兔速递覆盖了沙特全境,中国货运航空还和沙特物流搞了战略合作,货物从中国发往中东,比以前快了不止一倍。 更贴心的是,沙特、阿布扎比的海外仓里,还专门配了本地合规团队,提前摸清当地规则,根本不怕 “合规找茬”。 法国这边刚扣包裹,中东那边就递来了 “橄榄枝”。阿联酋直接宣布对中国跨境电商零关税,清关流程也简化了;沙特更实在,推出 “电商创业者签证”,欢迎中国商家来本地开公司。 一收一放之间,中国电商的中东业务直接迎来爆发。 最有意思的是,欧洲内部都没达成一致。法国忙着扣包裹,德国、西班牙却悄悄 “放水”。德国电商协会的数据显示,他们市场里的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还在涨,毕竟德国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;西班牙干脆简化清关,把不少中国电商的欧洲业务抢到了马德里机场。 法国想单打独斗给中国电商施压,最后反而成了 “孤家寡人”。 中国电商在中东的成功,可不是只靠 “运气”。商品都是量身定制的,中东气候热,就做加大水箱的设备;符合当地宗教习俗的美妆产品,一上架就被抢空;适配复杂路况的汽车配件,成了当地车主的首选。 正是这种 “因地制宜” 的思路,让 35% 的核心营收稳稳攥在手里。现在更厉害,新能源产品成了新增长点,光伏储能设备、新能源汽车备件、智能电网组件,借着跨境电商的渠道,源源不断运往中东。 这些产品正好契合中东的能源转型需求,2024 年这部分交易额直接涨了 47%,12 亿新订单里,光沙特新能源企业的定制订单就占了 4 亿,含金量十足。 法国到现在可能都没搞懂,他们扣的只是 20 万件包裹,却挡不住中国跨境电商的全球化脚步。这场贸易摩擦,反而让中东市场的优势彻底凸显,也印证了中国电商 “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” 的远见。 从支付上绕开美元,到物流上打通海陆空,再到产品上精准适配,每一步布局都踩在了点子上。这哪里是被动反制,分明是提前布好的 “先手棋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