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连遮羞布都不要了!与特朗普签下“历史性协议”后,越南不到四天就对中国出手,征重税、设关卡、查产业链,配合美国重构供应链,精准封堵中国转口贸易!一纸协议,中越正面博弈全面引爆。 协议签订时,双方都高调宣传,称会深化经贸与产业合作,当时不少人还以为这只是越南拓展国际合作的常规操作,没料到短短几天,这份协议就成了越南对华出手的 “前奏”。 最先有动作的是关税领域。越南突然宣布对部分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加征重税,税率最高较之前翻了两倍。 这些产品大多是电子元件、纺织面料等,是中国企业通过转口贸易进入越南,再加工成成品出口到欧美市场的关键环节。 关税一加,中国企业的成本瞬间上升,原本的价格优势被大幅削弱。 紧接着,边境关卡的检查也骤然严格。 以往顺利通关的货物,现在要经过层层核验,不仅检查单据的细致程度远超以往,连货物的原产地追溯都要求到具体生产车间。 不少货运司机反映,现在从中国到越南的边境口岸,排队通关时间比之前增加了三四倍,很多货物因为延误错过了交货期,只能面临违约赔偿。 更让中国企业头疼的是产业链核查。 越南相关部门突然对辖区内使用中国原材料的工厂展开密集检查,重点核查原材料的进口渠道、加工比例以及最终出口目的地。 一旦发现有 “借道越南转口欧美” 的痕迹,就会要求企业整改,甚至暂停其出口资质。 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核查,直接打乱了不少中国企业的转口贸易布局。 明眼人都能看出,越南这一系列动作,背后有美国的影子。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推动供应链 “去中国化”,想把更多产业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,减少对中国的依赖。 而越南与特朗普签订的协议中,就包含不少关于供应链合作的条款,这次对华出手,显然是在配合美国的战略,试图切断中国通过越南转口的贸易通道。 对中国企业来说,这次冲击来得猝不及防。 很多企业为了规避欧美关税,特意在越南布局了转口渠道,投入了不少资金建设仓库、组建团队。 现在越南突然变脸,这些投入面临打水漂的风险,不少企业不得不紧急调整策略,要么寻找其他转口国家,要么重新规划出口路线,可短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。 中越之间的贸易往来向来密切,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,越南很多产业也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。 这次越南对华采取强硬措施,其实也会对自身经济造成影响。 有越南当地工厂反映,因为原材料进口受阻,生产已经出现停滞,订单交付延迟的情况也越来越多,不少工厂老板都在担心后续的生存问题。 目前,中方已经就此事与越南方面进行沟通,希望越南能遵守国际贸易规则,不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。 但从越南的态度来看,短期内恐怕很难改变立场。这场因一纸协议引发的博弈,不仅影响着中越两国的贸易关系,也可能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供应链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