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1年,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不想要,于是,他们将儿子扔在草丛里。谁料,村

炎左吖吖 2025-11-12 10:14:09

1991年,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不想要,于是,他们将儿子扔在草丛里。谁料,村里一个大龄单身汉不顾一切把他捡回家,结局更是让人意想不到! 2023年清晨,嵩县山坳里71岁的丁金栓沿着鸡舍外的土坡慢慢走。 身后传来轮椅声,22岁的丁转成手里攥着个塑料盆,盆里是刚捡的鸡蛋。 “爹,今儿个鸡下得稠。” 老人弯腰拾起一枚鸡蛋,放进竹篮:“明儿赶早市,给你留俩煮茶叶蛋。” 谁能想到,这对在鸡舍前说笑的父子,三十年前曾是被命运抛进深渊的“累赘”与“拾荒人”。 腊月廿三,河南嵩县早就下着鹅毛大雪。 丁金栓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,抄近道过村边草坡时,听见细弱的哭声。 他扒开半人高的枯草,看见个蓝布包裹,里头的婴儿脸冻得发紫。 这声哭,拽住了丁金栓的脚。 他蹲在雪地里,手指抖得解不开布结,最后硬是攥着包裹抱回了家。 油灯底下,他撩开襁褓,看见婴儿尾骨处鼓着软疙瘩。 村医老周看了看直摇头:“脊柱裂,这娃站不起来,大小便也管不住。” 村里人劝丁金栓:“你自己都啃窝窝头,捡个累赘图啥?” 他盯着婴儿的眼睛,突然笑了:“他亲爹娘不要,老天爷把我当根救命绳,我松手,他就没活路了。” 这娃取名“转成”。 丁金栓盼着他“转”出穷窝,“成”个人样。 从此,草坡上的破屋成了两人的家。 天不亮丁金栓下地,回来就烧热水给转成擦身子。 夜里用旧棉絮垫在娃身下,怕他硌得慌。 为凑钱,他卖了家里唯一的耕牛。 农闲时蹲在县城垃圾堆捡塑料瓶,攒够一麻袋就驮去废品站。 有人笑他:“老丁,你这是当爹还是当菩萨?” 他擦把汗:“娃认我当爹,我就得对得起这声‘爹’。” 转成三岁那年,丁金栓背他去镇里看戏。 戏台子下,别的孩子蹦跳着跑,转成趴在地上,用手撑着挪,膝盖磨得渗血。 散场时,他仰头问:“爹,我为啥不能走?” 丁金栓蹲下来,把娃的手揣进自己兜里:“咱转成有本事,以后用双手爬出个样儿。” 转成记着这话。 他趴在电视前学认字,跟着《新闻联播》念“发展”“希望”。 见村里养鸡的,他趴在鸡舍边看,偷偷记饲料配比。 十四岁那年,他试着养了二十只小鸡,每天爬着喂食、捡蛋,膝盖磨得红肿也不喊疼。 可一场鸡瘟,只剩三只活蹦乱跳的。 “要不咱不养了?”丁金栓心疼的看着他。 转成摇头,把剩下的鸡抱在怀里:“爹,失败怕啥?我再试。” 这次他翻遍旧书,又跑县城问技术员,终于摸出门道。 鸡群慢慢壮大,从几十只到几百只,再到上千只。 他笑着:“爹,咱能自食其力了。” 2018年,转成用卖鸡蛋的钱盖了三间砖房。 乔迁那天,丁金栓摸着新墙掉眼泪:“我这辈子没住过这么亮的屋。” 转成却盯着父亲的白发:“爹,您才是我最该盖的‘房’。” 这些年,转成成了村里的“鸡司令”,鸡蛋远近闻名。 有人劝他:“你都成了,该享清福。” 他摇头:“爹还没享过。” 去年丁金栓查出小脑萎缩,记性越来越差:“爹,这是咱的‘兵’。” 丁金栓眯眼笑:“咱转成,是咱家的‘将’。” 更让人动容的是2023年甘肃地震,转成把攒了半年的3600枚鸡蛋全捐了。 他说:“小时候受过乡亲们的帮,这会儿该我搭把手。” 村里人见他这样,早忘了“弃婴”的旧话,只说:“老丁家这父子,是咱村的活招牌。” 现在的丁家,鸡舍在山坡上,转成每天爬几十趟。 丁金栓坐在门槛上晒暖,看娃忙进忙出。 1991年的冬夜,草丛里的弃婴哭碎了雪。 2024年的春风里,爬行娃成了爹的顶梁柱。 这不是命运的奇迹,是一个光棍汉用三十年守的“理”,一个残疾娃用半生拼的“路”。 就像丁金栓常说的:“人活一世,认个理,守个人,日子再苦,也能熬出甜。” 主要信源:(中国青年网——走过四季:乘风破浪的“三农”面孔)

0 阅读:64
炎左吖吖

炎左吖吖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