菲律宾遭水灾,一百四十多万人急需救援,转头就向中国求助,咱们外交官的回应,网友看

依秋聊趣 2025-11-11 12:19:14

菲律宾遭水灾,一百四十多万人急需救援,转头就向中国求助,咱们外交官的回应,网友看了都忍不住点赞! 台风“海鸥”先是在南莱特省登陆,接着一路向西横扫中部地区,狂风暴雨把不少地方都淹了,还引发了山体滑坡。 截至11月初,这场台风已经造成140多人死亡,100多人失踪,受灾人口超过290万,其中更是有190万被迫离开家,56万人挤在临时安置点里连口热饭都吃不上。 全国120多处洪水泛滥,近3万座房屋塌的塌、坏的坏,150多处医院、学校这些救命救急的公共设施成了危房,160多个市镇断了电,80多个地方连手机信号都搜不到,700多个市镇的孩子没法上学,400多个市镇干脆停了工,光农业损失就折合成了480多万人民币,说句民不聊生一点不夸张。 马科斯急着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,可这声明除了能安抚下民心,压根解决不了实际问题。 宿务省的利洛安市最惨,以前热闹的沿海小城变成了没人气的“鬼城”,搜救队拿着工具在废墟里刨人,可没电没信号,救援物资车开不进去,眼睁睁看着140多万人等着吃的、等着药、等着能遮风挡雨的地方。 这时候,菲律宾才想起转头找中国求助,毕竟以前每次出事,中国总能及时递上援手。 但这次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却透着股少见的冷静,只说要“评估实际需求”,还提醒在菲公民注意安全,没像以前那样立刻大包大揽,偏偏就是这回应让国内网友看得直呼“干得漂亮”。 要知道,中国对菲律宾的援助可不是第一次,论实在程度,放眼全球没几个国家能比。过去十年算下来,中国给菲律宾的援助累计超过1.2亿美元,从基建到医疗再到粮食,哪样不是菲方最缺的? 光是2013年超强台风“海燕”登陆菲律宾时,中国24小时内就调拨了200万美元现金,拉去1000吨大米,还派了医疗队直接扎进莱特岛重灾区,那会儿可是把最急需的物资精准送到了灾民手里。 还有2020年疫情刚爆发,中国疫苗比COVAX机制早三个月就送抵菲律宾,前后给了超过2550万剂,成了菲全民接种的主力军;2017年马拉维战后,中国捐的1500支步枪和500万发子弹直接武装了菲政府军的反恐部队,帮他们稳住了局势;就连农业上都没少下功夫,援建的农业技术中心推广杂交水稻1.8万公顷,给9370多户农户增收了2.1万吨粮食,赤口河泵站灌溉项目还让22个村镇的农民再也不用靠天吃饭。 可反观这次其他国家的援助,简直是拿灾民当背景板。美日送来的那点物资被当地志愿者讽刺是“作秀而非解渴”,几瓶矿泉水、几箱饼干,连塞牙缝都不够,还占用了本就紧张的机场和港口资源。 偏偏菲律宾政府还爱凑这热闹,放着本土应急网络不建,一门心思展示国际援助的“朋友圈截图”,就像菲律宾大学灾难研究中心说的,该国每年平均要遭20场台风,要是把十年前的援助资金拿去建预警系统,这次伤亡根本不会这么惨重。 更让人不舒坦的是,菲律宾拿了中国的援助,转身就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事,一会儿想在搁浅军舰上建永久设施,一会儿又否认之前达成的运补安排,外交部之前都忍不住敦促他们“不要再节外生枝”。 有消息说,菲方还把中国捐的援助物资挪作军用,把人道主义援助当成了博弈的工具,换谁心里都得有气。 中国这次的“评估实际需求”可不是故意刁难,而是把援助的尺子量得更准了。以前总想着救人要紧,可物资送过去要么被挪用,要么没用到刀刃上,反而助长了菲方“出事就找中国”的依赖心理。 但这次,咱们先看清楚灾民到底缺什么,看菲方是不是真的能把物资送到需要的人手里,既守住了人道主义的底线,又没让善意被随意挥霍。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,恰恰戳中了网友的心声:援助是情分不是本分,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,要是一边要帮忙一边还耍心眼,那再好的脾气也得有底线。 毕竟中国的钱和物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每一笔援助都该用在刀刃上。以前帮菲律宾建大坝、修铁路、送疫苗,是因为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本就该如此,可这不代表中国就得当冤大头。 这次外交部的回应,其实是把话说透了:想让别人帮你,得先拿出点诚意,别把别人的好心当成理所当然。网友点赞,赞的就是这份清醒和硬气,赞的是中国终于不再一味妥协,而是用理性守住了该有的原则。

0 阅读:0
依秋聊趣

依秋聊趣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