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个精力极其旺盛的宅男。我今天下午讲了一下午的课,现在一点累的意思都没有,精力嗷嗷旺盛,但我哪也不去,天天就在家里待着。什么局,什么会,什么社交,全都没有,平时就看书、学习、讲课、写文章,能不出去绝不出去。钱也不花,爱好也没有,哪也不想去。这并不是我个人的写照,而是很多中年人的现状,有数据支撑。
我上次开车还是十一从河南回来,这都一个月了。我昨天去超市路过停车位看看已经惨不忍睹了,车上全是落叶和鸟屎,盖了厚厚一层。照这个用车频度看,真是一年两箱油的选手了。如果不是北京限制车牌照,我至少要卖掉一辆车,省得占地方。
只要不是上下班通勤真没啥开车的地方,就算经常出去,在北京这个地方坐公共交通更好,完全没必要开车。需要开车的时候就是自驾游,回老家,其他再也没啥场景了。
我是寻思,其实中国人对车并没有刚需,并不像美国那样地广人稀没什么公共交通。在中国的城市里,人口密度高,公共交通完善,买啥车呀,纯给自己添堵。
再过几年,80、90后随着失业在家人的越来越多,用车的需求越来越少。大部分人都大爷大妈化了,坐公交就行。小地方这几年老头乐都卖爆炸了,也就是我家附近太方便了,走路什么都有,要不然我都考虑买个老头乐代步,又省钱,又不需要考虑停车,没什么成本。
前些年买车的人,有很多并不是为了实用,而是为了面子,并不差钱,别人家买了,自己家也得有。随着经济下行,对用车的需求是锐减的,因为它真的不是刚需。今年不只是网约车下降了,连开车的都下降了。2025年7,8,9月订单量为7.87亿、7.89亿,7.58亿单,去同期是去年同期10.1亿、10.29亿、9.89亿。每个月差了2亿单(据说统计口径严格导致,但实际上也有一定的降幅),很多人彻底回到了温饱经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