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终于能理解,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,申奥被拒,加入亚太经合被拒,原因很简单 —— 印度太闹腾。 申奥那事儿说起来真够尴尬的,1996 年新德里申办第 26 届奥运会,愣是拿了个 0 票,这纪录往奥运申办史上一放,至今都没人能打破。 别以为 0 票是偶然,国际上投票这东西,哪怕再没人待见,多少能混张安慰票,可印度连这点情面都没捞着,说白了就是大家打心底里觉得它不靠谱,真把奥运会交过去,指不定要闹出多少乱子。 办奥运不是过家家,要的是稳当,能把各方协调明白,可印度这性子,光是想想都让人犯嘀咕,谁敢把这么大的摊子交给他。 亚太经合组织就更直接了,印度前后申请了两次,全被挡在了门外。第一次 1991 年,人家直接说它不是环太平洋国家,地理上就不沾边,这理由够硬气。 可印度偏不罢休,1997 年又凑上去申请,明知道自己不符合条件还往上冲,这操作直接把亚太经合惹烦了,干脆宣布进入十年巩固期,暂时不接纳新成员。这哪是拒绝啊,分明是怕它进来搅局,干脆先把门关上清静清静。 亚太经合讲究的是协商一致,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事儿,可印度那作风,惯于把自己的私心摆在集体利益前面,真让它进来,估计不少合作议题都得卡在那儿,推进不了半步。 最折腾的还是冲击五常席位,从 2005 年到 2021 年,印度前前后后申请了六次,结果次次碰壁,每次投否决票的还不是同一个五常国家,跟打地鼠似的,搞定一个又冒出来一个。 为了能进去,印度也是下了血本,到处撒钱买军火,给俄罗斯送苏 - 30 订单,给法国递阵风战机合同,把军购当外交筹码,搞得跟竞拍会似的。 可五常心里门儿清,谁也没真打算让它进来。2019 年那次最可惜,眼看快成了,中国一票给否了,理由也实在,边境问题还没解决,怎么敢让它拿到否决权。 到了 2021 年,美国又跳出来否决,就因为印度私下和其他大国谈边境问题,没跟美国打招呼。这时候印度才反应过来,自己从头到尾就是个工具人,五常轮流拒它,既不得罪人,还能继续从它身上捞好处。 更有意思的是,六次失败后印度没反思,反倒想拆规矩,2022 年底以轮值主席国身份要求改革五常否决权制度,结果五常难得意见一致,五张否决票直接把提案打了回去。 这一下算是把底裤都扒了,国际社会看得清清楚楚,印度根本没搞明白,常任理事国要的是战略定力和国际信用,不是靠撒钱刷脸就能换来的。 这种闹腾的性子,在其他国际组织里也没藏住。上合组织里,2025 年阿塞拜疆想从对话伙伴国升级成正式成员,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儿,莫迪直接动用一票否决权给否了,就因为阿塞拜疆和巴基斯坦关系好,怕得罪自己的盟友亚美尼亚,把多边组织的扩员机制当成了满足私心的工具。 同年 WTO 的部长级会议,印度商工部长说缺席就缺席,理由是要回国参加选举,重要的国际会议说撂挑子就撂挑子。 中国牵头的投资便利化协定,多数国家都支持,印度却跳出来反对,张口就说超出了世贸组织的职责范围,说白了就是不想配合集体行动。 对外政策更是摇摆不定,前脚刚去上合组织峰会露脸,后脚就转头强化和美印防务合作,连港口运营都跟着西方制裁俄罗斯,可转头又舍不得俄油的折扣,怕通胀飙升影响自己经济。 这种骑墙作风,谁都不敢把它当成可靠的伙伴。上合成员国对它的承诺早就没了信任,四方安全对话的伙伴也担心它随时变卦,国际信誉一点点被自己折腾没了。 说到底,不管是申奥、加亚太经合还是入常,国际社会选成员,看的不光是实力,更要看靠谱程度。 印度总想着走捷径,要么撒钱铺路,要么耍性子逼宫,从来没想过沉下心来解决自身问题,建立稳定的国际形象。 边境争端不落地,政策朝三暮四,把多边组织当自家后院耍性子,这样的主儿,谁愿意拉进来给自己添堵。 申奥 0 票是信号,亚太经合拒它是态度,五常轮流否它是结论,所有的拒绝都指向同一个问题:太闹腾的人,在哪都不受待见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