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市早苗连串动作挑衅中国底线,主要觉得有美国在背后给其撑腰,使其猖狂至极 高市早苗的连串动作并非偶然,而是其右翼政治立场的体现,意在借台海议题强化国内支持、迎合美国战略、试探中方底线。但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中日关系,也可能将日本推向地区对抗的前沿,风险极高。 一、高市早苗在就任日本首相后不久,便接连在涉台问题上采取挑衅性动作,引发中方强烈反应。 1.她不仅在与台当局人员会面时使用不当称呼,还高调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内容,试图赋予台方人员“官方身份”,这一行为被中方视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。 2.高市政府随后向台湾“前驻日代表”谢长廷授予日本最高级别勋章之一“旭日大绶章”,表彰其对“日台友好”的贡献。谢长廷是民进党重要人物,长期主张“台独”,在日本排放核污水等议题上也发表过媚日言论。此举被中方视为对“台独”势力的公开支持。 3.高市早苗在多个场合重申安倍晋三的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论调,并暗示日本可能因台海冲突卷入战事。这些言论和政策动向,不仅挑战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,也被认为是在为日本右翼势力打气,试图借机推动日本“正常国家化”。 中国外交部罕见连发三问,质问日方“意欲何为”,并敦促其停止向“台独”势力发出错误信号。中方明确表示,台湾问题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,日方行为“性质恶劣、影响严重”,已提出严正交涉。 二、美国确实是对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外部力量,这种影响力体现在多个层面,甚至可以说是“敲断日本脊梁”的关键力量: 1. 军事与安全保障的深层依赖 日本在二战后长期依赖美国提供安全保障,驻日美军不仅是其国防体系的核心,更在关键时刻拥有对日本的战时指挥权,甚至在外交和国防政策上具有决定性话语权。这种“保护”关系让日本在安全议题上几乎无法对美国说“不”,一旦违背美方意图,就可能面临安全承诺被削弱的风险。 2. 宪法与战略方向的塑造者 美国主导制定了日本1947年“和平宪法”,限制其军事发展,随后又根据自身战略需要,推动日本“松绑”,走向“正常国家”。从“专守防卫”到“集体自卫权”,日本的军事政策几乎始终围绕美国的战略节奏调整,缺乏真正的自主性。 3. 经济与舆论的隐形控制 美国通过《广场协议》等手段曾直接干预日本经济发展节奏,使其陷入“失落的十年”。此外,美国还通过媒体、智库、政治集团等渠道影响日本国内舆论与政策走向,甚至在出口管制、技术合作等方面对日本企业施加域外管辖,强化其依附地位。 4. 战略棋子与底线试探 尽管日本试图通过修宪、扩军、海外派兵等方式逐步突破限制,但其每一步“自主”动作几乎都在美国的默许或红线之下进行。例如,日本在打造准航母、引进F-35B等敏感军备时,最终仍需美国“点头”才能成行。美国既是日本实现“正常国家”目标的障碍,也是其无法绕开的“守门人”。 因此,可以说,美国不仅有能力“敲断日本的脊梁”,更在事实上长期握有决定日本国家走向的“遥控器”。日本的“战略自主”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受限于美国意志的“有限自主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