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台风“海鸥”的威力席卷菲律宾,这个岛国用全国灾难状态的宣告,暴露了一场比天灾更刺骨的现实。11月6日马科斯的指令背后,是超210万受灾民众的挣扎,是被洪水与泥石流吞噬的家园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援助渴求。 那些平日里与菲律宾称兄道弟的盟友,此刻却集体失声。美国的导弹、日本的战舰在军演中格外亮眼,可面对百万民众的生存困境,仅换来零星小额援助,连句像样的慰问都显得吝啬。反观曾被菲律宾刻意疏远的中国,过去十年累计援助超2100万美元,只是这次,马科斯政府此前在南海的强硬姿态与联美抗华的操作,让援助失去了理所当然的基础。 菲律宾的悲哀,从不是没有盟友,而是错把地缘交易当成了真心扶持。耗资百亿采购的先进武器,挡不住洪水猛兽;频繁的联合军演,换不来救灾帐篷与药品。真正的国家安全,从来不是依附外部势力搞对抗,而是把民生放在首位,筑牢防洪设施、完善应急体系,让民众在灾难来临时有底气。 这场灾难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“盟友”的虚伪,也照出了外交决策的重量。如果把对外部势力的依赖,换成对民生福祉的投入,结局会不会截然不同?你觉得一个国家的安全,终究该靠外力还是自身实力?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