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列入“台独顽固清单”的台湾省“国防部长”顾立雄,竟警告赖清德!表示如果解放军从军演变成攻台实战,台湾根本就挡不住。赖清德刚坐上位子那会,风头正劲,讲话里头绕着弯子推“互不从属”的说法,大陆立马不干了,直接甩出大规模军演来回应。 赖清德2024年5月20日上台伊始,就在就职演说中抛出两岸“互不隶属”的定位,这话一出口,立刻点燃了敏感神经。大陆方面视之为对一中原则的公然挑衅,外交部迅速回应,强调此类言论破坏两岸和平基础。短短几天后,东部战区宣布启动“联合利剑-2024A”军演,涵盖海空联合巡弋、要港封控和对陆打击等多项科目。军演范围直指台湾本岛及周边离岛,舰艇编队、战机群和导弹部队齐上阵,累计出动飞机111架次、舰艇25艘,导弹试射4枚。这种规模的行动,不是简单的例行训练,而是对“台独”分裂行为的明确警示。岛内高层虽表面强硬,但内部评估已显示出防御能力的明显短板。顾立雄作为新任国防部长,被大陆列入“台独顽固分子”名单,他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,正是这场军演的冲击波。 军演的直接导火索,源于赖清德就职演讲中对两岸关系的模糊表述。他强调台湾省作为“主权实体”的独立治理,避免使用“一个中国”框架,这被大陆解读为变相推动“两国论”。回应来得迅猛,5月23日至24日,东部战区部队从福建沿海多点出动,形成包围态势。海军舰艇封锁关键航道,空军战机穿越所谓“海峡中线”,火箭军导弹精准覆盖要域。这种多域协同的演练,检验了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,也向岛内传递了统一决心不容挑战的信息。台湾方面虽紧急成立应变中心,派出舰机拦截,但响应时间明显滞后。空军出动架次有限,海军舰艇数量不足以对抗大规模编队。顾立雄在事后评估中承认,岛上雷达系统易受干扰,补给线脆弱,一旦演习转为实战,防御体系将迅速瓦解。 2024年9月,他在接受外媒访谈时明确指出,如果解放军军演突然转向实战,台湾的防线难以支撑。他列举了几个关键弱点:空军反应需数分钟,而导弹飞行时间仅两分钟;海军出港受限,难以突破封锁;陆上阵地暴露在侦察网下,补给中断后能源储备仅够几天。这些评估源于多次军演的实战推演,暴露了台湾军备的结构性问题。岛军老旧装备占比高,F-16升级进度缓慢,潜艇建造延宕。相比之下,大陆东部战区拥有上百艘舰艇、数百架先进战机和密集导弹阵列,火力投送能力远超对手。顾立雄作为律师转政客,缺乏军旅背景,上任后推动的“小而精”策略,听起来高大上,却在预算掣肘下难见成效。赖清德上台后虽延长兵役至一年,采购美制武器,但交付周期长,训练跟不上趟。这次警告,等于是他向赖清德敲响警钟,提醒“台独”冒险的代价。 10月14日,大陆再度发起“联合利剑-2024B”军演,规模更大,范围扩展至台澎金马全域,科目聚焦综合制权争夺和港口封锁。舰机出动逾150架次,导弹部队模拟覆盖打击,海军编队从多方向推进。这次行动紧随赖清德国庆演讲后,针对其重申“互不隶属”立场的回应。顾立雄在记者会上称此类演习扰乱国际航运,但私下评估显示,封锁一旦实施,将直接切断台湾对外通道,经济命脉瞬间瘫痪。岛内防空系统虽模拟多层防护,效仿以色列模式,但实战验证不足,美台军售虽批复F-16升级包,却因供应链问题延期。民众对兵役延长怨声载道,年轻人训练强度大,装备陈旧。军演暴露的差距,不仅是数字上的兵力悬殊,更是战略上的不对等。大陆强调军演是为维护国家主权,防范“台独”乱局,而非主动挑事。顾立雄的表态,间接承认了这一现实,也让赖清德的外交布局蒙上阴影。国际上,美日虽表态关切,但智库推演多显示冲突成本高企,美国援助不确定性大。 两岸实力对比的本质,是“台独”路线难以为继的根源。台湾对大陆出口依赖度超40%,芯片产业深度绑定,一旦供应链断裂,经济损失将达数万亿美元。美智库报告估算,台海冲突将拖累全球贸易,菲律宾等南海国家也恐卷入。赖清德炒作“外部敌对势力”,加强社会防范,但大陆文化经贸渗透强劲,电视剧音乐在岛内流行,年轻人对对抗叙事不买账。 顾立雄的警告,正中要害,暴露防御虚弱,也凸显和平统一的必然性。大陆始终推经贸文化交流,军演仅为底线守护,确保统一进程稳步推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