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媒:为遏制中国,特朗普在贸易协定中加入“恶意条款” 这事得从 10 月底特朗普的亚洲之行说起。10 月 26 日那天,吉隆坡的签约仪式搞得挺热闹,特朗普挽着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手,高调宣布签了《美马互惠贸易协定》,转头又跟柬埔寨敲定了同款协议。 当时白宫吹得天花乱坠,说什么 “深化经贸合作”“提升供应链韧性”,可没几个人注意到协议附件里藏着的狠活儿。直到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扒出来才知道,里头埋着条 “霸王条款”:不管是跟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合作,只要美国觉得 “碍眼”,就能随时终止协议,连个正经的评判标准都没有。 这所谓的 “互惠” 压根儿就是单方面让利。柬埔寨得对美国所有工业品和农产品零关税,连食品检疫标准都得按美国的来,可美国就给人家维持 19% 的基础关税,只对零星几种商品免了税。 马来西亚更冤,承诺未来十年给美国投 700 亿美元,还要买 1500 亿美元的半导体和飞机,换来的不过是 120 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关税豁免,其中真正能享受到零关税的才 10 亿美元,连 GDP 的 0.3% 都不到。 巴克莱银行的经济学家算过这笔账,直言 “实际好处少得可怜”,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。 最让人窝火的是那 “毒丸条款” 的霸道程度。之前《美墨加协定》里也有类似条款,但好歹有明确的法律界定,可这次给马柬的条款,把 “美国利益”“国家安全” 说得模棱两可,等于把生杀大权全交到美国手里。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教授西蒙・埃文内特看得透彻,说这是把贸易协定从商业工具变成了 “操控别国对外政策的武器”。说白了,美国就是想让这俩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,谁敢跟中国深化合作,就砸谁的饭碗。 这招一出来,东南亚那边立马炸了锅。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直接骂现任政府 “把国家卖了”,要求内阁集体辞职,说这协议让马来西亚成了 “美国的附庸”。 就算政府急着澄清 “主权没受损”,可总检察长办公室偷偷补了句 “我们也能单方面终止协议”,这话里的底气不足谁都听得出来。 柬埔寨那边更微妙,副总理孙占托嘴上说 “满意”,转头就求美国豁免服装关税 —— 要知道服装出口占了柬埔寨经济的半壁江山,可美国压根没接茬。这俩国家心里跟明镜似的,可没办法,谁让美国是重要的出口市场呢? 特朗普这么干,明摆着是冲中国来的。这些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越做越火,2024 年交易额都到 7710 亿美元了,刚签的自贸区 3.0 升级版还得再上一个台阶。美国眼馋又着急,就想出这损招:一边用关税豁免当诱饵,一边用 “毒丸条款” 当大棒,逼着东南亚国家跟中国的供应链脱钩。 美国还在琢磨对经东南亚转运的中国商品加征 40% 的 “转运关税”,摆明了要拆 “亚洲工厂” 的台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张燕生早就预警过,这 “毒丸条款” 比关税还坏,就是想孤立中国。 可霸权逻辑从来都是纸老虎。美国以为能凭着实力逼小国就范,却忘了东南亚国家最懂 “平衡术”。柬埔寨一边签美国的协议,一边跟中国搞基建合作;马来西亚嘴上答应买美国飞机,转头就深化跟中国的稀土加工合作。 毕竟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,真要选边站,谁轻谁重一目了然。就连美国自己的专家都泼冷水,说这些条款顶多暂时起效,等小国缓过劲来,迟早得想辙反抗。 这招根本不符合国际贸易规矩。WTO 总干事早警告过,这种 “规则虚无主义” 会搞垮全球贸易秩序。 发改委直接点破,美国的 “对等关税” 就是践踏多边体制,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,跟 1930 年代引发大萧条的关税法没两样。中国商务部说得更实在:“绥靖换不来和平,妥协得不到尊重”,这话不光是说给马柬听的,更是戳穿美国的霸权假象。 现在美国还在跟泰国、越南谈类似协议,可已经没那么顺了。泰国因为政权更迭搁置了谈判,越南直接跟美国叫板,嫌 20% 的关税比其他国家高,死活不松口。 这说明小国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,真把人逼急了,大不了不签。毕竟跟美国的这点好处比起来,得罪中国这个大市场的代价可太大了。 说到底,特朗普的 “毒丸条款” 就是霸权末路的挣扎。想靠威胁利诱搞阵营对立,想凭单方面条款改写贸易规则,这种逆流而动的做法,早就被国际社会看穿了。 多边贸易不是美国的后花园,小国也不是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。等到这些协议的红利耗尽,“毒丸” 反噬的那天,美国恐怕得自己吞下霸权失算的苦果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