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“反转”,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,以为躲地下就能耍

阿智通鉴 2025-11-06 12:23:40

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“反转”,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,以为躲地下就能耍小聪明,结果被俄军反过来拿捏,把好好的“避难所”变成了插翅难飞的死局。   顿巴斯的红军城看着不起眼,却是东线重要的铁路枢纽,乌军的弹药补给全靠这儿周转。更关键的是,地底藏着密密麻麻的废弃煤矿隧道,那可是欧洲最大煤矿区留下的老底子,岔路跟蜘蛛网似的,最深能通到地下几百米。   乌军早前就砸了1.2亿美元改造这些矿道,把指挥室、弹药库、医疗点全挪了进去,甚至还铺了简易轨道运物资,心里简直偷着乐:“藏这儿打游击,俄军总不能钻地缝找我吧?真要硬攻,光清理这些岔路就得赔上不少人命。”   可俄军这次压根不按套路来,显然是吸取了马里乌波尔硬拼的教训——当初在亚速钢铁厂,硬生生靠火力轰了俩月才拿下,自家伤亡也不小。这回面对红军城的矿道,俄军没傻乎乎地往城墙下堆兵力,反而从特战旅调了批轻步兵,个个背着短突击步枪、夜视仪,还找了几个当地退休的老矿工当向导,摸黑就钻进了矿道入口。   矿道里又黑又潮,只能靠头灯照出一点光亮,俄军士兵踩着积水慢慢往前挪,遇到岔路就用荧光笔做标记,悄咪咪绕到了乌军地面防线的身后。等乌军在地面的岗哨反应过来时,俄军已经把整座城的外围摸了个遍,连各个矿道出口的位置都摸得一清二楚。   接下来的操作更绝,俄军直接在外围拉起了封锁圈,重点盯着城里那唯一一个900米宽的地面出口——这是乌军物资进出和人员转移的必经之路。他们连夜拉来好几辆模块化布雷车,轰隆轰隆地在出口周边铺了三层地雷,既有反步兵的跳雷,又有专炸车辆的反坦克地雷,密密麻麻铺得跟棋盘似的。   更狠的是,俄军还调来了十几架“猎户座”无人机,24小时在上空盘旋,带着热成像镜头盯着地面,别说人想跑,就算是只兔子窜出来都能立刻被发现。有次乌军想派小队偷偷清除地雷,刚摸到边缘就被无人机投下的小型炸弹炸了回去,从此再也没人敢轻易靠近。   这下乌军彻底懵了,原本以为的“天然堡垒”成了困住自己的笼子。矿道里的补给撑不了几天,饮用水越喝越少,通风系统还被俄军的无人机盯上了——只要发现通风口冒白烟,就立刻用精确制导炸弹轰炸,没几天矿道里就闷得人喘不过气。   更要命的是通讯,俄军在城外架了电子干扰设备,矿道里的电台根本发不出信号,乌军想呼叫增援都成了奢望。有乌军士兵试着从矿道的废弃支口往外钻,结果要么撞上俄军提前埋伏的轻步兵,要么刚爬出来就被无人机锁定,几次突围全以失败告终。   其实俄军还有后手,他们没急着往矿道里冲,反而时不时往矿道入口扔烟雾弹和震爆弹,搞得里面的乌军神经紧绷,白天黑夜都不敢合眼。偶尔发现矿道里有动静,就用迫击炮往岔路口轰几下,精准度不高却能持续施压。   有投降的乌军士兵后来透露,矿道里到最后连压缩饼干都分不上了,有人甚至开始喝积水,与其饿死困死,不如早点缴械。   谁也没想到这场仗会反转成这样,乌军原本想靠矿道耍小聪明打持久战,结果被俄军反过来用矿道绕后、封死出口的招术拿捏得死死的。这哪是什么“避难所”,分明成了插翅难飞的死局。   俄军这回算是把“以柔克刚”玩明白了,不跟你拼火力硬耗,专挑你的软肋下手,既减少了自家伤亡,又稳稳掌控了战局。   说到底,乌军还是太依赖地形优势,忘了战场上讲究的是随机应变,你以为藏在地下就安全?人家偏要顺着你的“退路”把你堵死,这波反转确实够狠也够精彩。

0 阅读:54

猜你喜欢

阿智通鉴

阿智通鉴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