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的FIFA年度最佳11人名单一出,许多西甲观众都懵了,因为他们刷了一整个赛季的巴萨比赛,见证拉菲尼亚把欧冠射手榜和助攻榜一起扛在肩上,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主角缺席最终名单,这种“你写作业他拿奖”的场景反复刷屏,让人不禁怀疑评选到底是在夸成绩还是在追热点。 根据欧足联官网数据,拉菲尼亚上赛季欧冠12球9助直接参与21球追平C罗单赛季纪录,西甲层面也有18球15助拿下官方MVP,可翻开FIFA公布的最佳阵容,锋线只剩姆巴佩加亚马尔两位流量王,中场硬塞进表现亮眼但数据还在爬坡的帕尔默和贝林厄姆,冷冰冰的表格告诉你,数据第一并不代表故事最好看。 问题来了,评选失衡真的是眼瞎吗还是商业逻辑在暗中牵线,投票环节社交媒体热度占比不低,年轻偶像能带来点击率和广告位,拉菲尼亚这种埋头干活的类型就像被算法屏蔽,球门摄像机数得清他的助攻却算不出他在全球市场的卖点。 类似剧情其实不断重播,2013年三冠王里贝里被金球奖无视,2020年的莱万也在取消的盛典里错过“本该属于他的夜晚”,个人荣誉愈发像流量公司年终晚会,评委席混着公关专家和品牌代表,球迷在弹幕区对喷,球员的历史地位由热搜指纹重新排序,颁奖越豪华时数据和公平似乎越站不住脚。 也许拉菲尼亚自己不会为一张榜单闷声生闷气,他的进球视频会一直在回放里闪光,但当下个赛季再有人问起“踢得好和红得快哪个更关键”时,恐怕我们只能摊手回怼:比赛归比赛,拿奖看剧本,这样的剧本杀你买单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