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年,一个日本人冒充中国人,加入了解放军,征战半个中国,立下汗马功劳,还参加了抗美援朝,但是,没多久他就暴露了身份! 东北秋风卷起黄土,一个十五岁少年瞒天过海,改名张荣清,背起行囊钻进解放军队伍。他浴血辽沈,驰骋朝鲜,战功赫赫,却因一封家书,身份东窗事发。这日本人砂原惠,究竟为何视中国为家?他的选择,藏着怎样的时代秘密? 那是1933年,砂原惠出生在日本福冈县一个普通人家,父亲搞矿物研究,母亲管家务。卢沟桥事变一打响,日本往中国东北撒气,父亲调到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干活,全家就这么挪窝,先到大连,再转沈阳,最后在辽宁阜新落脚。那里日侨扎堆,小砂原惠上日校,课余跟着爸去矿场转悠,学点测绘的基本把式。东北那会儿,日本鬼子横行霸道,砂原惠家虽沾点边,可父亲看不惯那套压榨中国劳工的行径,常在家嘀咕几句。这话搁在砂原惠小脑袋里,慢慢生根。 转眼1945年,日本投降前头,父亲在阜新病倒没了,年仅十二岁的砂原惠从大连赶回去,眼瞅着母亲变卖家当,伪满钱贬得一文不值。侨民区乱成锅粥,他们一家挤上南下的火车,半道上父亲的中国帮手还丢了,疑是让人抓了。没法子,母子俩改道,拖着包袱走到辽宁北镇县六台子村苏家街。村里人从口音听出他们是日本人,可没赶没打,腾出屋子,给口饭吃。母亲靠缝衣裳挣点零钱,砂原惠先在地主家喂猪,后来赶牛,偷着学汉字,村里人叫他“小三元”,因为猜拳总赢。日子苦,可这份接纳,让砂原惠觉得中国这地方,有股子人情味。 1948年春,土地改革队进村,挨家分田。砂原惠家被划成雇农,分到块好地。干部把土地凭证一递,战士们帮老农拉犁,这画面跟从前日本兵烧杀抢掠的样儿天差地别。砂原惠看在眼里,十五岁就下血本,瞒着妈改名叫张荣清,在表上填本地孤儿,私下加岁数到十八。秋天一到,他报名东北民主联军独立九团,当上侦察兵。从此,砂原惠这日本人名字就埋了,张荣清成了货真价实的解放军战士。 辽沈战役一开打,张荣清就显本事。小时候跟爸学的测绘,在战场上派上大用场。他潜到国民党炮兵阵地,量坐标,情报一报上去,我军炮火准头十足,敌阵炸成一片。渡浑河那回,他测水深河宽,部队摸黑过河,国民党防线全乱套。战役间隙,他随队南下,平津战役时,化装进北平城,推糖葫芦车转悠,记下城墙岗哨和机枪点。情报送到,围城一合,傅作义吃瘪。天津外围,他炸铁丝网,掩护班组冲锋。渡江后,华北到处是他的足迹,连队奖章发了不少。这小子打仗不含糊,为中国解放出了把力。 1950年,抗美援朝打响。按国际规矩,日本战败国国民不能上朝鲜战场,解放军里不少日籍的都留后方。张荣清不服,找到领导,递上决心书和入党申请,坚持说自己是中国人,为祖国打仗天经地义。组织掂量掂量,破例让他去。他成了唯一跨江的日籍志愿军战士。上甘岭脚下,他勘机场跑道,美机炸弹落得欢,他标记平地段。零下三十度山坳,带队埋伏三天,端掉美军炮位。金城反击战,他翻岭测绘,情报帮炮火覆盖,敌军退散。两年战场,他身影在高地晃荡,立功不老少。 可好景不长,1953年春,母亲在家病重,地方干部去慰问,查出她是日本人。消息一层一层报上来,部队政委找到前线的张荣清。信纸上母亲病榻的事儿一摊开,他没法瞒了,承认自己是砂原惠。组织按规矩办,调他离开一线,回国安置。他服从安排,跨回鸭绿江这边,心里的那股劲儿暂时压下。 调到东北老航校后,张荣清在政治部日工科干活,帮着联络日籍技术人员。起初看那些关东军俘虏吃白米饭,前线战友啃炒面,他不平,冲办公室理论了好几回。领导一解释,说是为建空军,技术得优先,他才明白,慢慢接纳。转手补日语,帮着教导那些人。1955年3月,母亲想家想得紧,他带妈坐船回日本。海风一吹,身后中国海岸淡了。落地后,他办贸易公司,想推中日民间来往,到处跑北京上海东京,摆摊卖货。可旧势力卡脖子,生意黄了。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,砂原惠的机会来了。他老往中国跑,找老战友,回头访苏家街,村人围着忆旧事。2010年,他拉日籍老兵团来,参加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活动,在人民大会堂敬酒聊天,高层还接见。砂原惠对记者说,这是回国,不是访问。到晚年,他最大心愿是死后一半骨灰葬中国。2021年6月,他走了,这话还记着。 砂原惠从日本人变中国人,从战场到后方,从两国间奔波,他的选择接地气,却透着大道理。抗日战争那阵,日本军国主义祸害中国,砂原惠家虽小,可父亲早看不惯那套,他小小年纪流落东北,尝到中国老百姓的善意。土改一闹,他分到地,看见解放军帮农忙,这不光是分田,更是分出人心向背。他参军不是玩票,是真心实意投革命洪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