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商人的“坏”名声,真的是彻底名声在外了!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,付完定金

桉闻通史 2025-11-03 11:11:03

印度商人的“坏”名声,真的是彻底名声在外了!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,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,再结尾款。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,两千只右脚鞋,结清尾款才给左脚鞋,这招乍一看像段子,其实还真是专门对付印度人的。   别以为这是孤例,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做过对印生意的,十有八九都碰过类似的茬。去年有个做运动鞋的老板,就栽过一模一样的坑。印度商人订了五千双慢跑鞋,定金给了一成,非要签“货到新德里清关后付尾款”的合同,还拍着胸脯说“我们印度商人最讲信誉”。   老板那时候刚做跨境,想着打开印度市场,咬咬牙答应了。结果货运到印度,对方立马变了脸,说“鞋子鞋底太硬,不符合印度人脚型”,要么打五折,要么就拒收。   张老板想把货拉回来,一算账傻了眼:从宁波港到新德里的海运费花了三万,要是再运回来,光运费就得四万五,还得交印度那边的滞港费、清关费,里外里得亏十万。最后没办法,只能打七折回款,一单生意赔了近两万。   这种亏,义乌商家吃得太多,慢慢就摸透了印度商人的套路。他们就吃准了跨境物流的“不可逆”。货物一旦离开中国港口,主动权就不在卖家手里了。   印度清关流程本来就复杂,一堆文件能拖半个月,等你耗不起想让步,他们再顺势压价。更损的是有些商人,把货提走了就玩消失,你想打官司?印度当地法院的流程能拖到你怀疑人生,律师费比货值还高,最后只能认栽。   所以说,发两千只右脚鞋这招,纯属被逼出来的“防御术”。你不是想先拿货后给钱吗?行,货给你,但只给一半能用的。并且,这招的妙处在于,它不违法,也不违约。   合同里写的是“两千双鞋”,商家确实发了两千双的量,只不过是把左右脚分开了。你要想要完整的鞋子,就得按规矩办事,把尾款结了。有个做皮具的老板更绝,印度客户订了两千个双肩包,非要货到付款,他直接把包身和背带分开发货,背带藏在仓库,对方结清钱才给快递单号。   为啥偏偏是印度商人常玩这套路?不是地域黑,是生意场上摸出来的规律。印度市场对价格敏感,很多商人本来利润就薄,就想从货款上“抠油水”。   更关键的是,印度的支付体系和物流衔接有漏洞,清关和付款环节脱节,给了这些商人钻空子的机会。有个在义乌做了十年对印贸易的老周说,前几年印度卢比汇率波动大的时候,这种“货到压价”的情况更频繁,商人就等着汇率跌了再付款,变相少给钱,理由还一大堆,不是“货物延期”就是“包装破损”,其实都是借口。   义乌商家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“狠”,早年都是实打实发货,结果吃了太多哑巴亏。2019年有批做童装的商家,十几家联合给印度一个采购商供货,总货值三百多万,对方收到货后直接失联,跑到当地警局报案都没用。印度警方说“这是商业纠纷,得去商事法庭”,等流程走完,货早就被对方低价处理了。那一次,好几家小厂差点倒闭。   吃一堑长一智,义乌商家慢慢摸索出一套“防印度套路手册”。除了分开发货,还有更绝的:发半成品,比如T恤发没印图案的白坯,印花纸单独寄;小家电发主机,电源线留着不发。这些招看着“鸡贼”,实则是自保。   有人说“义乌商家太较真”,可较真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损失。有数据统计,义乌每年对印出口的小商品中,遭遇尾款拖欠的比例高达12%,比对欧美贸易高出近8个百分点。光是2023年,义乌商务局就接到过200多起对印度商人的投诉,涉案金额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。这些投诉里,八成都是“货到后拒付尾款”的情况。   最讽刺的是,印度商人其实离不开义乌的货。印度市场上60%的运动鞋、70%的小家电配件都来自义乌。他们一边依赖义乌的供应链,一边又想耍小聪明占便宜,说白了就是贪小利吃大亏。   现在义乌商贸城的老板们聊起对印生意,都有自己的“避雷指南”:定金低于三成的不接,要求货到付款的直接拉黑,不接受第三方验货的免谈。那些靠谱的印度采购商,其实也反感这种套路。有个常年在义乌进货的印度商人阿米尔,就曾吐槽:“那些搞货到压价的人,毁了我们的信誉,现在我来进货,老板都要查我之前的合作记录,太麻烦了。”   说到底,两千只右脚鞋就是面镜子,照出了跨境贸易里的那点猫腻,也照出了义乌商家的生存智慧。你跟我讲规矩,我给你最好的货;你跟我玩套路,我有的是办法让你吃不了兜着走。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,不是单方面算计。   要是你是义乌商家,遇到这种要求货到付款的客户,除了发单只鞋,还有啥更绝的招?见过最离谱的跨境贸易套路又是啥?评论区聊聊,给大伙避避坑。

0 阅读:109

猜你喜欢

桉闻通史

桉闻通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