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讯!快讯 乌克兰总司令宣布了 据乌克兰媒体报道,波克罗夫斯克前线的激烈战斗仍在持续,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亚历山大·瑟尔斯基表示,“敌人正在波克罗夫斯克-米尔诺hrad城市群区域加大活动力度,这也是我再次前往这个关键战线的原因”。 他与负责阻挡敌军优势兵力进攻的陆军军团、军事单位及部队指挥官会面,现场分析战局。 此外,瑟尔斯基30日在脸书网站上发文称,他视察了东部前线,并与部署在那里的部队的指挥官交谈,同时驳斥了俄罗斯关于俄军已经包围波克罗夫斯克市(俄称红军城)的说法 。 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亲赴波克罗夫斯克前线,用行动驳斥了俄军“已完成包围”的说法。这背后,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血战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,这座城市为什么如此重要,以及这场仗打得有多惨烈。 首先,波克罗夫斯克的战略价值,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绞肉机。 我们不妨打开地图看一下。波克罗夫斯克位于顿涅茨克州的北部,是连接乌克兰东部和中部的交通要道。对俄军来说,拿下它,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。 - 向北,可以直逼乌克兰的工业心脏——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。 - 向东,可以巩固他们在顿巴斯地区已经占领的地盘,形成一个稳固的战略纵深。 - 向西,则可以切断乌克兰军队的后勤补给线,将东部的乌军主力彻底孤立。 所以,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才会亲自督战,并高调宣称“已完成包围”。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,更是政治和心理上的巨大打击。 其次,这场仗的惨烈程度,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。 我们之前提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:俄军1月份在这一方向的伤亡就高达1.5万人。这个数字背后,是无数士兵的生命和钢铁的绞碎。 为了突破乌军的防线,俄军采取了近乎疯狂的“人海战术”和“装甲冲锋”。就拿我们之前说的“死亡之路”为例,这并非孤例。俄军经常在炮火准备后,以营级甚至团级的规模,驱使着密密麻麻的步兵和装甲车,不顾伤亡地向前冲锋。 而乌军,则把现代战争的“非接触作战”和“不对称战术”玩到了极致。他们很少与俄军进行正面的阵地战,而是利用无人机、远程炮火和精确制导导弹,在俄军冲锋的路上设下一个个死亡陷阱。 这里,我们可以补充一个更具体的战例来感受一下: 就在上个月,俄军集中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,大约500人,在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,对乌军一个名为“沃夫查尔”的高地发起总攻。俄军的炮火覆盖持续了整整一夜,整个高地被炸得像月球表面。第二天清晨,俄军以为阵地已被夷为平地,便发起了集团冲锋。 然而,乌军早已利用地道和坚固的掩体躲了过去。当俄军的先头部队进入高地时,迎接他们的是标枪导弹、无人机投掷的手榴弹和机枪的密集扫射。后续的俄军部队被乌军的远程炮火精准覆盖,进退两难。 这场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。最终,俄军丢下了超过200具尸体和30多辆被击毁的装甲车辆,狼狈撤退。而防守高地的乌军一个连,虽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,但成功守住了阵地。 这样的战斗,每一天都在波克罗夫斯克周边上演。 最后,我们再回到瑟尔斯基的视察。 他此行的意义,远不止辟谣那么简单。在兵力悬殊、战况胶着的时刻,总司令亲自来到前线,本身就是一种最强有力的鼓舞。他向士兵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:最高指挥部与你们同在,我们绝不会放弃这里。 他对指挥官们下达的“保住补给线”、“救士兵的命”的命令,也反映出乌军的战略重心——在守住防线的同时,尽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。 因为他们深知,这是一场持久战,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无比宝贵。 所以,战局的真相是:波克罗夫斯克并未被包围,但正处在俄军疯狂的围攻之下,战况极其凶险。 这是一场意志力、战术和后勤的极限比拼。俄军想速战速决,一举打通战略通道;而乌军则利用一切手段,将这里变成了消耗俄军有生力量的巨大泥潭。 这场仗的最终走向,将深刻影响整个战局的未来。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