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的一天,苏步青出门去办事,他的日本妻子苏米子刚吃完饭,一个日军突然闯入他们的家里,邀请苏米子和他一起去吃日本菜。 1937年,战火烧到杭州,一个穿军装的日本人找上了数学家苏步青的家门。他盯上的不是苏步青,而是他的日本妻子松本米子。日军开出的条件很简单:来领事馆吃顿家乡菜。这顿饭,米子去还是不去?她的选择,关乎一个家庭的命运,也折射出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气节。 说起苏步青,很多人知道他是”东方第一几何学家”,但不一定知道他娶了个日本媳妇。这事儿在当年可不简单,两个人能走到一起,背后的故事挺曲折。 苏步青1902年出生在浙江平阳一个农村,小时候放牛割草,家里穷得叮当响。1919年,17岁的他拿着校长资助的200块银元去了日本留学。1924年,他考进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,90个考生里他考了第一名。这小伙子脑子好使,学习又拼命,很快就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。 松本米子是苏步青老师松本教授的女儿,1905年生人,长在仙台市。这姑娘不光人长得漂亮,还会弹古筝、懂茶道,在学校里追求者一大把。两个人是1926年认识的,当时米子在一个音乐会上弹古筝,苏步青被她的琴声吸引了。之后两人越走越近,从音乐聊到文化,从数学谈到人生理想。 1927年,东北帝国大学聘苏步青当代数课讲师,他成了这个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当讲师的外国留学生。1928年,两人结婚了。这在当年的日本社会可是件稀罕事,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,米子嫁给中国留学生,周围人说什么的都有。但米子不在乎,她认准了这个人。 婚后不久,苏步青在数学研究上有了重大发现,找到了四次代数锥面,国际数学界管这叫”苏锥面”。1931年,他拿到了博士学位。日本方面给他开出高薪,让他留下来,米子的家里人也希望他们留在日本。但苏步青早就跟同学陈建功约好了,学成之后一起回国,到浙江大学把数学系办起来。 这时候米子做了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。她跟苏步青说:“你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,你爱中国,我也爱中国。”就这样,1931年9月,米子跟着苏步青带着两个孩子登上开往中国的轮船。她放弃了在日本优渥的生活,放弃了亲人朋友,跟着丈夫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。 到了杭州,日子过得挺清苦。浙江大学当时条件差,工资都发不出来。但米子很快就适应了,她学说中文,学做中国菜,原来不爱吃的豆腐乳、皮蛋,后来都成了她的最爱。她把全部精力放在照顾丈夫和孩子上,每天一早就把苏步青的衣服和公文包准备好,晚上早早候在门口等他回来。 1937年,日本全面侵华,杭州也不安全了。浙江大学决定西迁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日本方面给苏步青发来电报,又想让他回日本任教授。苏步青气得把电报撕了,一个字都没回。 过了几天,一个穿日本军装的人找上门来。当时苏步青不在家,这人看到米子,就开始套近乎,说什么在中国这么多年,肯定想念家乡的饭菜了,邀请她去领事馆吃日本料理。这明摆着是想拉拢米子,通过她来影响苏步青。 米子当场就把话说明白了:“我要纠正你,我现在是中国人,我不叫松本米子,我叫苏米子。我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,我更喜欢这里。”然后直接把门关上了。这事儿苏步青回来后知道了,特别感动,他知道自己没看错人。 又过了几天,还有人来游说苏步青,说他夫人是日本人,他是日本女婿,日本不会亏待他。苏步青直接怼回去:“你的意思是让我当汉奸?”来人被问得说不出话。 就在准备西迁的时候,米子接到电报,说她父亲病危了。苏步青让她回日本看父亲,但米子说:“我不回去,无论如何我要跟着你。”这一跟就是一辈子。 西迁路上特别艰难,因为米子是日本人,每个关卡都要被盘查。后来还是浙大校长竺可桢给办了特别通行证才顺利些。到了贵州湄潭,住的是茅草房,常常吃不饱饭。米子就想各种办法,有时候自己饿着也要让丈夫和孩子吃饱。他们还有个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夭折了。 就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,苏步青带着学生坚持搞数学研究,在山洞里、在桐油灯下写论文。1942年,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来参观,看完后连声赞叹:“这里是东方剑桥!” 1952年,苏步青调到复旦大学。1953年,米子正式加入中国国籍,改名苏松本,是第一批入中国籍的日本人。1986年5月,米子在上海去世,临终前说:“我嫁给了中国,属于中国。” 2003年3月,苏步青以101岁高龄离世。他这一辈子,培养了8个院士学生,在国内高校当系主任的学生有25个。他和米子的故事,不只是一段跨国婚姻,更是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坚守和选择。 一顿饭的邀请,米子用拒绝写下了答案。有人说她傻,放着好日子不过,跟着丈夫吃苦。但你想想,真正的爱不就是这样吗?爱一个人,就爱他所爱的一切,包括他的国家。你觉得在那个年代,米子的选择容易吗?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。



									
									
									
									
									
									
									
									
								
深蓝
致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