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67年,朱元璋当年在称帝前夕,顿觉孤寂,于是想和养子朱英喝酒谈心。两人正喝着

熹然说历史 2025-11-01 22:53:48

1367年,朱元璋当年在称帝前夕,顿觉孤寂,于是想和养子朱英喝酒谈心。两人正喝着,朱元璋突然问:“你的父亲是谁?”朱英回答:“我的父亲就是您啊!”朱元璋闻言大笑,颇有意味地说:“还是给你改个姓吧!” 一杯酒下肚,朱元璋突然问出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。养子朱英的回答让他笑了,可笑完之后做的决定,却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命运,也开启了沐氏家族在云南近三百年的传奇。这场改姓背后,藏着什么样的考量? 说起沐英这个人,得先从他的苦日子讲起。1344年,沐英出生在濠州定远一户穷苦人家,父亲早逝,母亲带着他艰难度日。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,元军镇压之下百姓四处逃难,母亲死在了逃难路上。1352年,八岁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,靠乞讨为生。 朱元璋当时在城中巡逻,看见这个流浪儿,自己也是穷苦出身,心生怜悯就把他带回家了。那时候朱元璋刚娶马氏不久,还没有孩子,夫妻俩商量后决定收养这孩子,赐姓朱,取名朱英。 朱元璋夫妇对朱英可真是没话说,教他认字读书,还手把手教他带兵打仗的本事。1356年,十二岁的朱英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了。到1362年,十八岁的朱英被授予帐前都尉,驻守镇江,后来又升为指挥使,守江西重镇广信。 1367年,二十三岁的朱英独自领兵攻打福建,攻克分水关,占领崇安,又破闵溪十八寨,还生擒了陈友定部将冯谷保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朱元璋把他叫来喝酒谈心,问出了那个问题。 按《皇明世说新语》的记载,朱元璋问朱英:“你到底是谁的孩子?”朱英回答:“我是陛下的孩子,深沐陛下和皇后的养育之恩。”朱元璋又问了几次,朱英还是这么回答。朱元璋听了既感动又欣慰,可他心里明白,事情得有个了断了。 为啥要改姓?说白了,朱元璋这时候已经有了二十多个亲生儿子,朱标也被立为太子了。朱元璋要求所有养子恢复原姓,这是为了防止将来争权。可问题来了,朱英从小就是孤儿,根本不记得自己本来姓什么。 朱元璋想了想,既然朱英老说”深沐皇恩”,那就赐他姓沐吧。从此朱英改名沐英,彻底去掉了朱氏养子的身份。这个决定看似温情,实则精明,既给了沐英一个交代,又把他和朱家血统划清了界限。 改完姓,沐英的仕途反而更顺了。1370年他被任命为大都督府佥事,次年升为同知。大都督府是明初最高军事机构,事务繁杂,可沐英年纪虽轻,处理起来却明快果断,马皇后多次夸赞他的才干。 从1376年到1381年,沐英参加了两次西征吐蕃、一次征伐西番和两次北伐残元,大多数时候都是独当一面。1377年他被封为西平侯,食禄二千五百石。这战绩放在明初名将里头,一点不输给徐达、常遇春这些人。 1381年九月,朱元璋派傅友德为征南将军,蓝玉、沐英为副将军,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。几个月下来,元朝残部被消灭干净,云南各地也逐步平定。1383年,朱元璋命傅友德、蓝玉班师回朝,独留沐英镇守云南。 为啥偏偏留沐英?一来他参加了平定云南的大部分战事,对当地情况熟悉。二来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,比外人更可靠。沐英镇守云南期间,大兴屯田,修建水利,兴办学堂,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改观。朱元璋欣慰地对他说:“自汝在镇,吾无西南之忧。” 可沐英这人太重感情了,这也成了他的致命伤。1382年八月,马皇后病逝,沐英闻讯后三日不进食,悲伤过度咳血,几近昏厥,从此落下病根。马皇后对他有养育之恩,这份恩情他一辈子都记在心里。 1392年,太子朱标去世,沐英得知消息后哭得撕心裂肺,病情加重。同年六月十七日早晨,沐英在官署处理公务时突然中风倒地,被抬回家后就没再醒过来,年仅四十八岁。 消息传出,云南举城悲恸,官员百姓都跑到侯府门外痛哭。灵柩运回京城时,送行的云南百姓有数万人之多。朱元璋得知后也哭得很伤心,停朝为他哀悼,亲自写祭文。十三天后,朱元璋追封沐英为黔宁王,谥号”昭靖”,追赠他父祖三代都是王爵,允许以王礼安葬。 1393年,朱元璋命人制作沐英的塑像供奉在功臣祠,允许他侑享太庙,还在昆明为他立庙祭祀。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,一直到明朝灭亡。 从流浪儿到封疆大吏,从朱英到沐英,这个改姓看似剥夺了他的皇子身份,实则给了他和子孙后代一个更长久的基业。朱元璋当年那杯酒后的决定,确实是深思熟虑的结果。沐家在云南近三百年的统治,也证明了这个安排的高明之处。 一个改姓的决定,成就了沐氏在云南的三百年基业。你觉得朱元璋这招是温情还是算计?沐英的忠心到底值不值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,看看咱们能不能从这段历史里品出点不一样的味道来。

0 阅读:599
熹然说历史

熹然说历史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