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太阳]不可否认的两个现实,一个是就是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所说的,东南亚最大的投资国是美国不是中国。第二个现实就是,不管我们对东盟国家再友好,东盟国家大多都还是站队美国的。 这些年东盟跟中国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中国企业在越南盖工厂,在印尼开矿,在老挝修铁路,谁都离不开这条经济大动脉。 各国也都希望搭上中国的“高铁”,带动本国的产业升级和增长。区域贸易协议如RCEP也让货物流通更自由,生产和销售变得高效,许多人觉得经济上靠着中国是稳赚不赔。 但问题是,这种经济联系更像是随时可以变动的合作关系,遇上风波还可以另找出路,行业重组不至于彻底被拖垮。经济上的风险可以用时间和努力弥补,但安全上的危机可不是几笔投资能化解的。 美国几十年来在东南亚建立了牢固的军事网络,美国在菲律宾的协议、泰国的机场使用权、新加坡的后勤支援,这些既是战略部署,也是安全底牌。 这些军事安排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真正在影响东南亚的政策走向。每次南海出点状况,美国军舰一靠近,有些国家的领导层晚上都睡不好觉。 他们清楚,政权能否稳固,有时候取决于美国的态度或军事行动。毕竟,经济可以适应各种挑战,安全上翻车,就没有退路。 所以,东南亚国家只能左右逢源,两头都不得罪。泰国和中国合作修铁路,同样让美国用机场;越南引进中国资本,可金兰湾还是向美军开放。 这些做法都说明东盟国家知道自己只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,既不敢太靠近中国,也不敢完全疏远美国。表面风光,实则都是在夹缝里求生存,谁都不愿轻易押宝。 特朗普任内,美国推动单边协议,明面上说是利益共享,背后则是经济和安全双重要挟,这让东盟国家签协议时心里七上八下。 中国推动RCEP,有利于区域发展,但是在关键安全问题上,中国始终缺少美国那一套硬实力,让东盟国家始终心存顾虑。 这种东南亚式的平衡不容易维系,大家都希望能靠自己说了算,成为区域中心,但缅甸动乱、领土争端和南海摩擦让内部协作举步维艰。 盟友之间各有打算,没人心服口服。只要东盟内部不团结,大国就能趁机插手,区域变局说来就来。 东南亚国家眼下没法完全选边站,他们要钱,也要安全,也怕两边都翻脸。长期让经济和安全都被外部大国控制,不管押的是中国还是美国,都逃不开风险。 看着东南亚的这场大棋局,谁都明白,靠谁不如靠自己。但话虽如此,东盟是真正能团结起来、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吗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