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丽文的“和平牌”:是铺路还是缓兵? 郑丽文上台了,真的能还是两岸统一吗??都别激动!听听郑丽文怎么说她的观点是:历史上中国贫穷积弱时把台湾分割出50年成为日本殖民地,解放后又被分裂了80年,现在两岸和谈不是一朝一夕事,两岸没有互信基础,百年基业没有让两岸百姓尝到和谐,现在需要两岸和平共处,让百姓看到美好的未来,然后水到渠成,一再强调不能由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,国民党要确保台湾人民的和平安定,两岸统一应看2300万台湾人民的意愿!要顺应民意,台湾人民多年来接受的错误教育,现在的台湾人还有多少人还有正统的中华民族的思想,意识形态十分复杂!要想用教育改变现状,能如愿吗?会改教材吗?郑丽文的观点很明确了,只讲和平,不讲统一,可和平不能替代统一,她主张慢慢来,不会马上促进两岸统一,披着华丽的外衣名正言顺的阻碍统一!这是在用缓兵之计!民进党,国民党,一个明目张胆的台独,一个暗独!郑丽文顺民意的说辞这是想统一吗?不敢明目张胆走台独路线,采用拖延战术!和平不等于统一,台湾只要不回归,不是共产党领导,就会再次给台独创造机会!中国只有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,任何党派不可替代,国民党早应该退出历史舞台! 郑丽文总把“九二共识”挂在嘴边,说这是两岸交流的“定海神针”,还批评民进党“台独”路线是悬崖跳舞,乍听之下确实比民进党靠谱。可再细品她的话,“不能片面改变现状”“看2300万台湾人民意愿”这些表述,其实藏着不小的门道——把统一的主动权模糊成“民意选择”,把历史必然的统一进程拆解成“水到渠成”的等待,本质上还是在回避统一的核心议题。她嘴里的“和平”,更像是给“拖延统一”找的体面说法。 她反复强调两岸意识形态复杂、错误教育影响深远,这话没说错,可关键在于怎么解决。2024年福建引进2117家台企、泸定台商技术创造2500万产值,这些数据确实证明两岸经济融合能带来实惠,但经济纽带终究替代不了民族认同的重塑。如果真有心改变意识形态隔阂,最该做的是推动教材去“独化”、恢复中华文化教育,可她对改教材这事只字不提,反而用“教育改变不易”来淡化问题,这不就是典型的避重就轻? 更值得琢磨的是她的“缓兵逻辑”。嘴上说“希望台湾人自豪说我是中国人”,行动上却把“和平共处”摆在“统一”前面,把“百姓感受”当作拖延统一的借口。要知道,两岸和平的根基从来不是“维持现状”,而是明确反对“台独”、坚定走向统一的共识。历史早有教训,越是模糊统一目标、放任“独化”渗透,两岸民意隔阂只会越深,反而会给“台独”势力创造更多空间。民进党是明火执仗的“台独”,郑丽文这种“只谈和平不谈统一”的论调,本质上是用温和的姿态延缓统一进程,与“暗独”并无实质区别。 大陆愿意在“九二共识”基础上对话,是因为认可反对“台独”的立场,但这绝不等于接受“无限期拖延统一”。2024年92万人次台胞从福建入境、65家台企在大陆上市,这些交流成果是为统一铺路的,不是用来佐证“维持现状合理”的。郑丽文要是真懂“两岸同胞血浓于水”,就该明白和平是统一的条件,而非目的;顺应民意是顺应“两岸一家亲”的民心,而非被“独化”教育扭曲的认知。 国民党这些年的问题,从来不是“要不要和平”,而是“敢不敢提统一”。郑丽文的言论看似务实,实则延续了国民党“摇摆不定”的老毛病——既想靠“九二共识”争取大陆信任,又想靠“维持现状”讨好岛内部分民意,最终只会两头不讨好。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,容不得“缓兵之计”;民族复兴的进程,更不会因为某些政治人物的投机心态而停滞。如果国民党始终不敢直面统一议题,那它被历史淘汰,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