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丽文要忙了 朱带着211名人员辞职,对郑丽文来说,是个难题。虽然说可以回聘,但是要一个一个的拜访,极费时间体力,如果让属下去拜访,人家也不一定会理啊,毕竟还要听自己家头儿的,但该做还是要做,可这也是件体力活,不然就是去拜访带头的朱,但朱不一定会松口,真有点难办。还有就是新鲜血液了,且不说211名人员的空缺够不够安排,自己能相信的人员能不能把主要位子占了,都很难说。不过确实是个大机遇,郑丽文要是真能做好人事任命,团结一心,力量就起来了,或许真能改变现状,扭转颓败局面呢? 懂行的人都清楚,这种规模的集体离职从来不是“拍脑袋”的决定,背后牵扯的利益盘根错节。朱带着211人出走,相当于抽走了团队里一整块成熟的“肌肉”——这些人里有跟着朱多年的老部下,也有掌握核心业务流程的骨干,郑丽文要回聘,可不是拿着合同上门就行。之前有类似案例,某团队负责人想召回离职员工,亲自跑了十几天,最后也只劝回不到五分之一,毕竟员工心里都有杆秤:跟着老领导走,知根知底;留下来跟着新领导,未来是明是暗还说不准。更别说让属下去跑,底下人级别不够,连跟对方核心成员坐下来谈的资格都没有,人家一句“等我们头儿定了再说”,就能把话堵死。 就算暂时放下回聘的事,补新鲜血液的坑也没那么容易。211个空缺,听起来是给新人机会,可关键岗位就那么几十个——比如负责对外对接的、把控内部流程的、手里握着资源的,这些位置要是填不满自己人,后续工作根本没法推进。有人可能会说,招点有经验的不就行?但职场里“信任”这东西比能力还金贵,郑丽文刚接下这个烂摊子,要是把关键岗位交给不熟悉的人,万一中间出点岔子,本来就颓的局面只会更糟。之前有个行业前辈就吃过这亏,团队动荡后急着招人,结果招进来的人跟老员工不合,最后不仅没盘活团队,还把仅剩的凝聚力给搅散了。 但换个角度看,这事儿也藏着转机。集体离职虽然乱,却也像给团队来了次“大体检”——之前藏着的矛盾、不合理的架构,这下全暴露出来了。郑丽文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,把人事任命捋顺了,相当于重新搭一套自己顺手的“班子”。比如先稳住那些没走的老员工,给他们明确的晋升路径;再从外面招些真正有冲劲、又认可她思路的新人,填补空缺的同时注入新活力。之前有个类似的团队,就是在大规模离职后重新调整,不到半年就把业绩提上去了,关键就在于负责人把“人”的问题解决透了。 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郑丽文下一步怎么走。回聘也好,招新人也罢,她得先想明白:自己要的到底是“凑够人数”,还是“搭起一个能打硬仗的团队”。要是只图表面热闹,把211个坑随便填上,那后续的麻烦只会更多;但要是能沉下心来梳理需求、筛选人选,把每个关键位置都落到靠谱的人手里,说不定还真能借着这次动荡,把之前的颓势彻底扭转过来。毕竟职场里,危机和机遇从来都是绑在一起的,就看谁能在乱局里找到破局的口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