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8年,造反派把开国上将李达押上车,绑住双手,蒙住双眼,在北京城里兜了几个圈子,然后走进一个地方。不料,李达下车就问:“为什么把我送到秦城监狱?”造反派非常惊讶,李达明明被蒙住了眼睛,他怎么知道到了秦城监狱? 1905年,李达在陕西眉县出生,原名叫李德三从小就带着西北人的敦实,他的性格也比较温和,哪怕遇见了再多烦心事你都很少能见他发脾气,最多最多轻轻的皱起眉头说了一句“乱弹琴”,别看他平日里温温和和的。 在遇到什么大事的时候他可一点都不含糊,遇见再大的困难他也从来不会退缩,随后他考进了甘肃平凉的军官学校,在这里包括他在乃没人能想的道这个年轻人在日后会辅佐五位元帅,而且当了四十年的参谋长更是没人能料到他会在军史上留下了“活地图”的称号。 1931年,宁都起义这场起义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,他先从冯玉祥的部队里当了少校参谋,后来又加入到了红军的一员,哪怕后来经历了重重的磨难他都没有动过离开党的念头,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对地图的熟记。 红军再攻打湖南大庸城时部队刚刚进城,当别人还在清点缴获的战利品时,他一眼就看见了城里的打印局,他让人打印了很多地图又连夜给各个部队分发了,到了后期的抗日战争他把测绘当成了大事还亲自带着制图人员。 他排了一个侦察排相互配合,一步一步的实地考察和丈量,最后画出了《最新华北明细图》和《太行军区形式图》,成为了八路军打游击不可缺失的宝贝玩意,1942年的一天夜晚,他们遇见了日军的扫荡,侦察连的参谋一时着急摸不着方向了。 这时只见李达牵着马在十字路口走了两圈,最后思考了片刻指着一旁的大槐树说:走这边,然后硬是从敌人中间的缝隙钻了出去,事后有人问他是怎么知道这条路的,他慢悠悠的拿出来地图给他解释说:“这个符号就是那棵树,地图上都写这呢,我早就把这个地图给背下了”。 最让人赞不绝口的还当属1947年,当时部队挺进大别山了,李达先去设营了,可是等他弄好还不见刘邓首长来,他前等后等就是不见人来,随后他就让参谋去那边的一个村庄去接人,这一接就是一个准。 事后刘伯承就纳闷了,问他是怎么知道首长迷路了,他拿出地图指着这边的两个村庄说:“你看啊,我们现在所在的村庄和另一个村庄的名字一样,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,我前等后等还不见人来那不就是迷路了吗”。 刘伯承听后当场就对他敬佩不已,然后给他起了一个“活地图”的称号,在一旁的邓小平听后也连连点头,他也被李达给折服了,除了地图他的记性也非比常人,之前八路军展开了一次半个月的训练。 在训练前,李达开始点名,要知道那名单里可是有百来号人呢,半个月之后他居然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,而且一个字都不差,这记性别人看了都会感到震惊。 1968年,李达向往常一样走在北京的大街上,可是突然一辆车子停在他旁边,随后一群人把他给拐到了车上并且把他的手给捆住了,眼睛也被蒙上了,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把车开到监狱,而是足足在北京城绕了好几个圈子才到,因为他们深知这个李达的对四周的环境是有多熟悉。 那成想在到了监狱后车子刚停稳,李达下车就问:“为什么把我送到了秦城监狱”,他这一句话一下把这几个反动派给震惊住了,几个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啥,有一个人甚至带上了那个眼罩确定了啥也看不见。 他们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李达的心有多细,他对北京的熟悉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,自打新中国成立后,他就一直在北京工作,北京的大街小巷他都知道,在上车之前他就知道自己在哪个地点上的车。 于是在上车后他也没闹,就静静的留意着车子的动静,在哪里拐弯了,在哪里提速,在这里减速了,就连车轮胎碾过下水井盖的小动静他都能察觉到,可是就算他知道这个监狱在哪他也没有任何办法,他被关进了监狱足足住了四年。 1971年,毛主席见到了他问道:“你是怎么做的牢?又是怎么出来的啊?”,李达听后只是笑着说“稀里糊涂的进去了,又稀里糊涂的出来了”,毫不夸张的讲,李达的脑子就是一张地图,他走到哪里这个地方就会自动进入李达的“地图”中。 李达将军四十年参谋长生涯,他辅佐过刘伯承、邓小平、贺龙等五位元帅,每一场仗都把地形、敌情摸得透透的。 信息来源:李达上将:军中"活地图" 毛泽东赞其"不糊涂"——北京日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