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微风]1966年,周总理在大会堂接见外宾,一颗子弹突然射进了大会堂,总理十分恼怒,下令一两天内必须破案,而当凶手被抓获后,在场人无不表示震惊。 事件发生后,专案组立刻展开调查,一开始,大家以为子弹是从窗外车水马龙的长安街射出的,排查了事发时段路过的一千多辆车,却毫无收获。 后来,经验丰富的技术员陈建华提出了不同看法:近距离射击玻璃会碎成蛛网,只有飞行较远、动能衰减的子弹,才会钻出这样干净利落的小洞。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,工作人员在靶场做了实验:100米距离射击时,玻璃应声碎裂;当距离拉到400至600米时,打出的弹孔和人民大会堂现场的几乎一模一样,调查方向就此调整,转向了人民大会堂正北面的区域。 最终,专案组锁定了距离大会堂约600米的南长街44号部队大院,经过调查,真相浮出水面,让在场的人都感到震惊:这颗5.6毫米的子弹并非蓄意刺杀的凶器,而是一个16岁高干子弟李迪明的无心之过。 当天上午,李迪明从大院传达室随手拿了一支小口径猎枪,爬上自家屋顶打麻雀,扣动扳机时枪口不小心抬高,再加上当时正刮着西北风,子弹便阴差阳错地飞向了人民大会堂,而他自己完全不知道这颗子弹闯下了大祸。 考虑到李迪明是未成年人,且没有犯罪意图,相关部门对他进行教育后便予以释放,但这起事件暴露了当时存在的问题:枪支管理有漏洞,高干子女的管教也不够严格,这也是周总理后续重点关注的方向。 以此事件为契机,公安部迅速起草了更严格的枪支管理细则,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枪支登记和收缴工作,这一举措也为1996年我国《枪支管理法》的出台奠定了基础,推动了公共安全体系的完善。 信源:央视网 1966年神秘子弹洞穿人民大会堂玻璃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