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家族有个老牌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,说他是老牌,是因为他是最后一届包分配的大学生。 他还在读大学时,经常爱给我们谈的理想就是—— 毕业后他并不想去教书,而是要进入一家什么化工企业工作。 工作几年后再写一本与之相关的技术研究书籍,然后收稿费和专利费就行了。 这人呢,在我们附近几个村子也算是个小名人,从小学一直读到州一中,第一年考上鄂西大学,嫌等级低了就没去,复读一年就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。 然而正如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一样,由于没有家庭背景,毕业被分配进本县一中任教。 他又嫌当地经济太落后,于是通过他的一个在襄樊军区当一个小官的舅舅托关系,在襄樊一中谋了一份职业。 总之,还是没有逃离教师职业。 他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,在襄樊教了几年书,又买了房,还娶妻生女了。 结果呢,他又把房子卖了,辞了职,自己又去广东中山自寻出路。 但是找来找去,始终是在教育行业,没有找到机会进入企业,去实现他学生时代的梦想。 如今,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,看来他进入企业的梦想是实现不了了,更不用说写一本专业的技术研究书籍了。 偶尔我们会开玩笑问他:你进企业写书的梦想还有没有? 他会爽朗的一笑,说:理想是丰满的,可现实,也是真骨感的。



zhanghegang
师院毕业的对工厂一点都不了解,不能说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,只不过是难度相当大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