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瀚森在对阵开拓者的比赛里,和艾顿相遇,尴尬局面一下被推到台前,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! 开场没几分钟,艾顿低位就要了两个球。身体顶一顶,篮筐下直接放篮,9分、6篮板、4助攻,这账面数据第一节刚结束人家就已经到账。有人觉得艾顿是技高一筹,但现场那个气氛,不像是复仇,更像例行公事。杨瀚森这边,进攻端经常被无视,有几次卡好位置,队友该传不传,球迷喊的都烦了。传球!大哥!喊破喉咙也没啥用,球还是没送到瀚森手上。 这一节看下来,有人说瀚森“隐身”,其实仔细一想也不是他不努力。有一球他防艾顿,步子慢了点,被轻松甩开。但也有那么几回,把对方顶得死死的,还抢下关键篮板。数据出来,被调侃“存在感太低”,可站在场上的那种责任感——只有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。 说艾顿状态让人佩服,不过“吨包”的标签也不是白来的,他确实能抗能扛,但始终不是那种绝对统治型的内线,就像2018年他被连续爆破,当下似乎没人关注,他得分其实也有点仓促。相反,瀚森偶尔冒个头抢断或者二次进攻抢分,细节还挺多,但镜头不会给太多。外头看热闹,真有那种没参与就不懂的无奈。 有评论杨瀚森适应NBA的节奏还要时间,可换个说法,队友愿意喂球,他也许一下子爆发?数据不会骗人,但场上化学反应才是真的玄学。这一场,艾顿的表现撑场面,但瀚森的挣扎更真实,让人想起2017年76人起伏的时候,没那么戏剧,却有寒意。 有意思的是,队友不传球这事,跟2019年湖人名场面也快重合了,你说不焦虑那是假的。不过他一旦撑下去,或许几年后就是不一样的故事,NBA嘛,这种落差年年有,只是主角不同罢了。 每个人都以为下一节会有奇迹,可惜现实经常没有反转,能做的,就是看看下一场还有哪些未知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