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媒:我们就是把中国想得太好了,德国沦落到今天的田地纯属自找 这话从德国媒体

洒脱风筝 2025-10-29 11:33:58

德媒:我们就是把中国想得太好了,德国沦落到今天的田地纯属自找 这话从德国媒体嘴里说出来,多少有点避重就轻的意思。2024年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字摆得明明白白:GDP下降0.2%,连着两年负增长,这是1950年以来头一回出现这种情况。工业产出更惨,一年萎缩3%,550万个就业岗位跟着岌岌可危,2.24万家企业破产,数量创下十年新高 。可这些困境,真能赖“把中国想得太好”? 大众汽车的工人最有发言权。2024年大众全球销量跌了3.5%,净利润直接暴跌30.6%,逼得公司计划2030年前在德国裁员超3.5万人。柏林一家大众工厂的老技工汉斯接受采访时红了眼:“我们造燃油车的手艺没人比得过,可公司好几年前就知道电动车是趋势,就是不肯真金白银投研发。”他说的是实话,德国汽车业向电动化转型的速度,比中国慢了整整半拍,等到比亚迪、上汽这些中国品牌冲进来,德系车在华销量直线下滑,保时捷降28%,宝马降13.4%,大众自己也跌了近9% 。这哪是中国的问题,分明是自己错过了转型窗口。 能源政策的坑,更是德国自己挖的。为了搞“绿巨人计划”,德国早早敲定弃核弃煤,一门心思依赖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。俄乌冲突一来,能源价格飙涨,化工、钢铁这些高耗能产业直接被架在火上烤。巴斯夫这些化工巨头,利润率被全球供应过剩压得喘不过气,可这过剩里,有多少是德国自己放弃低成本能源优势导致的?更� ��刺的是,为了填能源缺口,德国又回头烧煤,2024年碳排放不降反升,前期砸进去的千亿补贴全打了水漂 。慕尼黑经济研究所所长都直言,德国经济疲软已经成了长期趋势,这锅真甩不到中国头上。 德媒抱怨中国高端制造“抢饭碗”,可他们没说中国的进步是一步步熬出来的。21世纪初中国还在做低端家电,德国牢牢攥着高端市场;这些年中国往汽车、机械等领域发力,德国却在原地踏步。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戈尔格都承认,中国在多个先进行业已经赶上,这不是“想得太好”,是德国没跟上节奏。更打脸的是,德国自己每年有超过2000亿欧元资金流向海外,本土投资吸引力越来越弱,工厂一个个关闭,这难道也是中国的错?柏林全球对话的迈尔说得直接,指责中国对欧洲不利“是愚蠢的”。 连德国企业自己都没把锅甩给中国。中国德国商会的调查显示,超过一半在华德企都承认,未来五年中国竞争对手会成为创新引领者。他们更清楚问题在哪:德国数字化程度低于欧盟平均水平,光纤覆盖率才17.7%,人工智能、新能源这些新兴产业根本顶不上来 。企业软件巨头SAP的CEO克莱因靠人工智能把市值拉涨70%,这案例恰恰说明,不是中国太强,是德国太多企业抱着老本不愿变。 德媒提的“中国补贴”更是站不住脚。中国商务部早说过,产业补贴源于美欧,中国的政策严格遵守世贸规则,在华企业都能平等享受。反观德国自己,为了刺激经济放宽“债务刹车”,释放的资金却大多砸向军事,真正该支持的成长型产业被晾在一边。这种政策倾斜带来的后果,凭什么让中国背锅? 德国真的是被中国“想得太好”拖垮的吗?那些年自己踩错的能源政策、错失的转型时机、滞后的数字化建设,凭什么全算在竞争对手头上?德媒这番言论,更像在为自己的迟钝找借口,回避真正该解决的内部问题。 说到底,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,从来不是靠“对手弱”维持的,而是靠自己跟上时代。中国高端制造的崛起是全球产业升级的必然,德国如果不把精力放在调整政策、激活创新上,就算没有中国的竞争,也迟早会被其他国家超越。 德媒的反思找对方向了吗?德国能放下甩锅心态,真正解决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吗?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
0 阅读:0
洒脱风筝

洒脱风筝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