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“缺芯”还严重?90%市场被美日垄断,我们想买贵得离谱,想造却发现压根没门!而

萧兹探秘说 2025-10-28 18:20:47

比“缺芯”还严重?90%市场被美日垄断,我们想买贵得离谱,想造却发现压根没门!而且这事不光是买不买得起的问题,而是你想自己搞一套,连“从哪开始”都找不到头绪。 这说的可不是什么冷门玩意儿,正是高端精密加工仪器——比芯片藏得更深、卡得更死的工业“隐形骨架”。芯片好歹还能靠中低端产品凑活,这仪器要是断供,不管是飞机发动机叶片还是芯片本身,连合格的零件都加工不出来,图纸画得再漂亮也白搭。中国科学院院士早说过,这东西是“科研的先行官,军事的战斗力”,可现在全球92%的市场都被美日企业攥着,咱们只能看人家脸色。 买的时候有多憋屈?做航空零部件的老板最有发言权。想加工飞机涡轮叶片,国产机床干出来的曲面误差0.02毫米,根本没法用,只能求着买日本马扎克的设备。一台就要800多万,比国产机床贵出3倍,这还不算完,设备坏了必须请日本工程师来修,机票食宿全报,一天光服务费就2万,还得乖乖等人家排期。 更气人的是这些机床藏着“暗门”,只要涉及军工相关的加工任务,外国厂商远程就能锁死部分功能,等于花钱买了个受制于人的摆设。 买着闹心,想着自己造更闹心。国家前前后后砸进去3800亿,愣是连个像样的“山寨版”都没捣鼓出来。不是企业不努力,实在是这东西太吃功底。就说数控机床里的轴承,日本NSK的能用十年,国产的三年就得换;核心的伺服电机差0.001毫米的精度,加工出来的零件直接降一个档次。电子显微镜更别提了,高校实验室里的日本电子电镜坏了,联系维修得等美国审批,一等就是三个月,学生实验全停摆,论文都没法写。 更头疼的是连下手的地方都找不到。这些仪器涉及机械、电子、光学一大堆领域,需要“全科型”专家,可国内高校相关专业招生少,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,大多跑去了工资更高的互联网、金融行业。 直到2024年才有了点盼头,广州总算造出了首台国产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,能看清原子排列,可跟蔡司最顶尖的设备比,分辨率还是差了一半。聚光科技的环境监测仪器效率追上了进口货,禾信仪器的质谱仪也有了新款,可高端市场里85%还是进口货的天下。维修维护更是新坑,进口仪器的配件得等半年,试剂、耗材、软件全被卡着脖子。 这玩意儿不像芯片那样天天上热搜,却是真真切切的“卡脖子王”。没有它,生物医药、新材料这些前沿领域的科研寸步难行,高端制造就是空谈。好在国家没放弃,2024年光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就资助了8.37亿,深圳、北京的工厂也在咬牙攻关。虽说现在还在爬坡,中低端国产份额已经从以前的不足5%涨到了38%,也算实打实的进步。 说到底,这事儿急不来。国外企业攒了几十年的技术家底,咱们得耐着性子补基础研究,留得住人才,一点点啃下专利壁垒。毕竟这仪器是工业的“根”,根扎不深,再高的楼也站不稳。现在砸的钱、熬的夜,都是在给未来铺路,总有一天能把这90%的市场份额抢回来。

0 阅读:64
萧兹探秘说

萧兹探秘说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