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歼35在航母来回活动的牵引车,上面还贴有厂家的品牌——金轮,据说这样的牵引车

阿皮历史库 2025-10-28 14:24:38

中国歼35在航母来回活动的牵引车,上面还贴有厂家的品牌——金轮,据说这样的牵引车造价上百万,需要大牵引力,但是又不能做的特别大,否则占用航母甲板面积,影响在飞机下面来回穿梭。     航母甲板看着宽敞,实际跟城市里的停车场比起来,那可是“寸土寸金”。     一艘航母上要堆十几二十架舰载机,歼35这样的战机本身就不小,机翼展开后占地方更大,再加上弹药车、加油车、消防车这些保障车辆,甲板上的通道其实特别窄。     牵引车要是造得跟家用轿车一样,别说在飞机底下穿梭了,可能转弯都得小心翼翼,稍微不注意就会蹭到战机。     要知道歼35的机身和机翼都是高精尖设备,蹭一下修起来就是天文数字,耽误的可是航母的作战节奏。     更关键的是航母在海上不是静止的,风浪一来甲板会晃动,车身太高重心就不稳,万一牵引车自己都站不住,还怎么拉着几十吨的战机精准移动?     所以金轮牵引车设计得特别扁平,底盘几乎贴在甲板上,看着像个“小扁盒”,就是为了降低重心,不管风浪多大都能稳如泰山,同时能轻松钻到歼35的机翼下面,在狭窄的缝隙里灵活转弯。     歼35作为舰载战斗机,空重就有几十吨,装满燃油和弹药后重量更吓人。     普通的汽车牵引力根本不够看,而航母牵引车不光要能拉动这么重的家伙,还得拉得稳、停得准。     战机在甲板上停放的位置要求特别精确,差几厘米都可能影响后续的起飞或降落调度,所以牵引车启动和刹车都不能有顿挫感,得像“轻轻推一下”似的平稳,这对动力系统的要求就极高。     金轮牵引车用的是低速大扭矩的液压传动系统,还搭配了高压共轨技术,能实现无级变速,不管是牵引还是顶推战机,速度都能控制得特别精准,不会出现“拉不动”或者“刹不住”的情况。     而且海上环境恶劣,海风里的盐分特别大,普通钢铁很快就会生锈腐蚀,牵引车的车身和核心部件都得用特殊的耐腐蚀材料,连轮胎都是专门定制的,既要耐磨又不能损伤甲板涂层,这些特殊材料和定制部件本身就造价不菲。     早在上世纪80年代,中国刚开始研究航母相关技术时,连专用的甲板牵引车都造不出来,当时发达国家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,既不卖产品也不转让技术,我们只能从零开始摸索。     1992年,中国第一辆有杆式甲板牵引车才正式列装,虽然解决了“有无”问题,但性能和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差距。     北京金轮公司作为军工配套企业,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专注于无杆式牵引车的研发,和军方科研团队联合攻关,花了好几年时间反复测试材料、优化动力系统、改进操控精度,终于研制出了K/DWC_1A无杆式牵引车,不仅弥补了国内空白,部分性能还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。     现在辽宁舰、山东舰、福建舰上用的金轮牵引车,既有适合甲板开阔区域作业的有杆式,也有适合机库狭窄空间的无杆式,两种车型搭配使用,能让舰载机的调度效率提升一大截。     目前全球只有中国、美国、俄罗斯三个国家能独立研制航母专用牵引车,连英国、法国这样的老牌工业强国,都得从国外进口。     美国的航母牵引车造价更高,有的型号甚至达到一亿人民币以上,虽然性能先进,但价格昂贵且技术封锁严密,不会轻易卖给其他国家。     中国的金轮牵引车不仅实现了自主可控,还在性价比上有优势,更重要的是,我们能根据自己的航母需求持续迭代升级,比如针对歼35这样的新型舰载机,优化牵引车的夹持机构和动力输出,让两者配合得更默契。     这种“量身定制”的能力,是进口装备永远无法比拟的,也让中国航母的保障体系更加可靠。

0 阅读:64

猜你喜欢

阿皮历史库

阿皮历史库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