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字数限制,接上篇)
朝闻道夕死可,不相的般若智慧,怎么可能会把,肉身皮囊的身所欲,放在高于心即佛的心所欲位置之上呢?
这句不相的维度,就是君子不器,过犹不及都是错,只有至善至德的那个动态点,才是中庸之道。这才是德的体现。失人和失言,都是异端。是黑和白,都不对,只有灰色的那个动态点是对的。这才是知者,感知到的最佳应变方式。也是佛家所说的不二法门,中道智慧。
想象一下骑车,熟练之后很自然的左右,都很恰当;这里没有所谓的思维逻辑,更不用患得患失;是不是大道至简,道法自然。但你有了思考左右了,或者其他杂念了,是不是骑的就不顺畅了。比如全红蝉跳水,是不是无我的时候才是最佳状态,如果想到了成绩或者压力;是不是就不是良知了。所以,论语的知者,比智者更高一个维度;智者是低维的智慧,知者是智慧而能为之的状态。知之为,才是智慧;聪明的都失眠了,睡觉都控制不住的人,怎么能算智慧呢?感知才是更高维度的智慧,不然谁也比不了电脑。西方称为直觉,他们不懂那是人人都有的良知,直觉也是可以感知且训练的。人的内在很玄妙,妙不可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