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到关键的时刻,英国总会对乌克兰伸出援手,始终如一。 尽管其实力已经大不如前,远不及巅峰期的样子了,但是不得不说,作为一个老牌强国,作为当年布达佩斯协定的承诺方,英国这点契约精神,信守诺言,还是非常可以的。 就在今年十月寒冬来临前,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加速向乌克兰交付超过5,000枚多用途导弹,特意强调其中140枚将提前送达,帮助乌克兰度过艰难冬季。这份雪中送炭的支援让人们回想起2022年那个绝望的凌晨四点,当乌克兰总统发出求援时,英国是第一个回应的国家。 英国对乌克兰的承诺并非仅限于短期援助。今年1月,斯塔默首相在基辅签署了跨越百年的乌英全面伙伴关系协议,承诺在2030或2031年前每年提供至少30亿英镑军事援助。这份长达一个世纪的约定超越了当下政治周期的短期利益,展现了一种历史眼光。 从历史视角看,英国的行动似乎印证着某种悠久的国家品格。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曾忠告后人:“不确定时,记得站队在英国人这边,因为他们从未做错选择题。”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英国政府曾在2015年还清了一战时期的外债,而国债自1693年诞生以来从未违约。 英国的行为恰恰体现了真正的契约精神——自由、平等、守信与救济。当俄罗斯违反布达佩斯备忘录中“尊重乌克兰独立、主权和现有边界”的承诺时,英国选择了坚守诺言,尽管这需要实实在在的投入。 在当今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,英国的行动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:契约精神不仅是纸面上的承诺,更是需要用行动捍卫的价值观。英国可能已不再是昔日那个日不落帝国,但它选择通过坚守承诺来重新定义自己的全球角色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