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8年,21岁的女知青廖晓东,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老光棍。新婚夜,廖晓东一脸娇羞

盘盘鸭 2025-10-26 16:00:44

1968年,21岁的女知青廖晓东,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老光棍。新婚夜,廖晓东一脸娇羞,谁料,老光棍一脸不耐烦。然而,正当廖晓东一脸懵时,老光棍竟然给了她一巴掌!   2024 年三官庙小学新教学楼前,卢建军展开泛黄的教案本。   “这是母亲 1972 年的备课笔记,字里行间都是她的心血。”   台下老教师眼眶泛红,孩子们伸手触摸教案上的粉笔痕迹。   没人想到,这本教案的主人,曾在新婚夜遭遇丈夫的巴掌。   1971 年寒冬,廖晓东蹲在生产队仓库角落,借着月光写办学申请。   “村里娃不能没书读!” 她把申请递到村支书面前,手指冻得通红。   村支书看着申请上 “半工半读” 的方案,摇头:“没钱没房,难啊!” 她没放弃,第二天就带着学生在破庙里搭起简易课堂。   破庙四面漏风,廖晓东把自己的棉被拆了做门帘。   学生们自带小板凳,她用黑炭在土墙上写字教学。   卢兆东见她天天泡在庙里,回家就摔摔打打:“家都不顾了!” 她只是把热好的玉米糊糊端到丈夫面前:“娃们等着上课呢。”   时间回到 1968 年深秋,知青点的煤油灯亮到深夜。   廖晓东翻着养父母寄来的信,信里劝她 “找个可靠人过日子”。   白天生产队开会,卢兆东 “三代贫农打光棍” 的话让她心头一震。   当晚,她就找到村支书:“我要嫁给卢兆东,扎根这里。”   新婚那天,她没穿嫁衣,只穿了件洗干净的蓝布衫。   卢兆东的弟弟把破棉絮抱出窑洞,给他们腾地方。   她把自己的新被子塞给少年:“天凉,你盖暖和点。”   新婚夜,卢兆东见她整理行李,不耐烦地吼:“瞎折腾啥!”话音未落,巴掌就落在她脸上,她捂着脸,泪水砸在行李上。   1972 年麦收时节,廖晓东挺着孕肚在田间讲课。   学生们帮着收割麦子,她坐在田埂上教大家认 “麦”“收” 等生字。   卢兆东扛着锄头路过,远远看着,没上前也没离开。   后来村民说,那是他第一次没对妻子的教学工作发脾气。   同年冬天,廖晓东咳得越来越厉害,手帕上开始出现血点。   她瞒着所有人,把药藏在教案本里,上课前偷偷吃一粒。   有次讲课中途咳得直不起腰,学生们扶着她:“廖老师,歇会儿吧。” 她摆摆手:“咱们把这篇课文讲完,不然明天又要耽误劳动。”   1973 年夏,暴雨冲垮了破庙课堂,廖晓东急得满嘴燎泡。   她挨家挨户敲门,求村民帮忙修缮,自己带头搬砖挑土。   卢兆东看着她浑身是泥的样子,第一次主动来帮忙。   “小心点!” 他接过她手里的砖,声音低沉却带着关心。   这年深秋,廖晓东在家访路上晕倒,被村民抬回家里。   医生诊断 “肝炎晚期”,养父母连夜从城里赶来,带来返城手续。   她拉着养父母的手:“我走了,娃们咋办?学校咋办?”养父母看着女儿苍白的脸,心疼得说不出话。   1974 年春天,廖晓东躺在病床上,还在给学生批改作业。   卢兆东坐在床边,给她读学生们写的信:“廖老师,我们想你。”   她听到信里的内容,嘴角露出微笑,手指轻轻划过作业本。   梨花盛开时,27 岁的她永远闭上了眼睛,手里还攥着学生的作业。   出殡那天,全村人都来了,学生们举着自己写的 “廖老师走好” 的牌子。   卢兆东抱着妻子的遗像,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哭出声。   后来,他把廖晓东的教案和课本都珍藏起来,时常拿出来翻看。   如今,卢建军成了一名教师,每年都回三官庙小学讲课。   他女儿卢晓阳也考上师范大学,立志要像奶奶一样教书。   2024 年新教学楼启用,卢建军把母亲的教案捐给学校陈列馆。   老村民们说:“廖老师没走,她的精神还在照亮娃们的路。”   现在的三官庙小学,有了崭新的教室和电脑设备。   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廖晓东的事迹,课后在 “晓东读书角” 看书。   每年清明,全校师生都会去廖晓东的墓前献花,朗读她教过的课文。   微风拂过校园,仿佛还能听到她当年讲课的声音,温暖而坚定。     主要信源:(民国网——青春悲歌:一个过分真实的故事)

0 阅读:60
盘盘鸭

盘盘鸭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