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结束的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,比利时首相巴特.德韦弗,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。

不简单的幸福 2025-10-26 08:31:48

刚刚结束的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,比利时首相巴特.德韦弗,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。 布鲁塞尔欧盟峰会的喧嚣中,比利时首相巴特·德韦弗的一番话如惊雷贯耳:“即便在二战的硝烟炮火里,我们也未曾冻结过任何国家的主权资产,如今若是拿走普京的钱,他必然会拿走我们的。” 这句并非危言耸听的提醒,戳破了部分欧洲国家妄图动用俄罗斯冻结资产的幻想,揭开了一场看似有利实则亏本的利益博弈真相。 俄乌冲突爆发后,美欧联手对俄罗斯实施了全方位制裁,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成为关键手段。欧洲境内扣押的俄罗斯央行财产高达2000亿美元,美国那边也冻结了1000多亿美元。 两者相加,3000亿美元的俄罗斯国家资产被西方牢牢掌控。这串庞大的数字让部分欧洲政客蠢蠢欲动,甚至盘算着将这笔资产挪用给乌克兰,当作所谓的“援助贷款”,却完全无视了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。 他们似乎忘了,西方在俄罗斯的投资规模更为惊人,总额高达5000亿美元。这些投资遍布能源、制造、金融等多个关键领域,是西方企业多年来深耕俄罗斯市场的成果,也是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直观体现。 简单算一笔明白账:若是西方执意要“黑掉”俄罗斯那3000亿美元资产,俄罗斯完全可以依据对等原则,合法合规地接管西方在俄的5000亿美元投资。一进一出之间,西方平白无故就要亏损2000亿美元,这样赔本赚吆喝的买卖,难道还值得冒险? 巴特·德韦弗的顾虑绝非多余,比利时的立场更是有着现实考量。要知道,欧盟境内约90%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,都由总部设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掌控。 一旦欧盟启动资产没收程序,比利时必将成为俄罗斯反制的首要目标,其境内的金融机构、企业投资都可能面临报复性措施。作为欧盟的一员,比利时不愿成为这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,更不愿为其他国家的激进决策买单。 这才在峰会上直言不讳,道出了各国心中不敢明说的担忧。 更关键的是,这种随意没收他国主权资产的行为,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准则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基本逻辑。 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”是西方社会标榜的核心原则,而主权国家的资产更应受到《联合国宪章》规定的主权平等原则保护。在未对俄罗斯宣战的情况下,仅凭行政命令就冻结甚至妄图没收其资产,这种做法本身就缺乏合法依据,纯属强权逻辑的赤裸体现。 正如专家所言,西方若想强行推进此事,甚至需要“创造”新的法律依据来规避道德和法律障碍,这种自欺欺人的操作,只会让西方的国际信誉一落千丈。 国际金融体系能正常运转,靠的就是相互信任与规则共识。一旦美欧开了随意没收他国主权资产的先例,全球所有国家的海外资产都将失去安全保障。 今天可以以“制裁”为名冻结俄罗斯的资产,明天就可能用同样的借口针对其他国家,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,会彻底摧毁各国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信任。 未来,没有哪个国家敢放心地将外汇储备存放在欧洲或美国的金融机构,美元、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将受到致命冲击,最终受损的还是西方自身的长远利益。 俄绝非任人宰割的软柿子,面对西方的制裁与资产冻结,早已做好了反制准备。近年来,俄积极推进“去美元化”战略,降低对外汇储备的依赖,同时不断完善国内的投资监管法规,为可能出现的资产反制铺平道路。 西方若是真的迈出没收资产这一步,俄必然会采取对等且强硬的反制措施,除了接管西方在俄投资,还可能限制能源出口、切断供应链合作,让本就深陷能源危机和经济困境的欧洲雪上加霜。 部分欧洲国家跟着美国起舞,盲目推动没收俄罗斯资产,本质上是被地缘政治偏见冲昏了头脑。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政治利益,却忽视了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;只想着讨好美国、支援乌克兰,却忘了自身的经济安全与企业利益。 这种顾此失彼的短视行为,不仅会加剧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,还会让欧盟陷入更大的分裂与危机,毕竟并非所有欧洲国家都愿意为这场无休止的博弈付出沉重代价。 巴特·德韦弗的话,不仅是对欧盟各国的提醒,更是给全球各国敲响的警钟。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,任何单边制裁、强权掠夺的行为都注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 西方若执意要触碰俄的红线,必将面临得不偿失的后果。国际社会的运行需要规则,国家间的交往需要尊重,与其冒着巨大风险去争夺那3000亿美元,不如回归理性,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。 否则,等待西方的,只会是信任崩塌、利益受损的双重打击,这绝非任何国家想要看到的结局。

0 阅读:77

猜你喜欢

不简单的幸福

不简单的幸福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