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布鲁塞尔开会的荷兰首相斯霍夫接受记者的采访。 记者直接质问:您认为这是荷兰的愚蠢行为吗? 斯霍夫迟疑了一下表示:不,这是非常明智的措施,因为CEO的管理不善。 荷兰首相斯霍夫这番颠倒黑白的辩解,不仅未能平息舆论怒火,反而让荷兰的强盗行径暴露无遗。 以“管理不善”为借口,行掠夺资产之实,这样的操作难道不是现代版的海盗逻辑? 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得不容辩驳。9月30日,荷兰经济事务部率先出手,毫无征兆地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、知识产权及业务调整权限,冻结期限长达一年。 这一单方面的霸道举动,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支撑,更未经过公正的协商与裁决,完全是强权对商业规则的公然践踏。 紧接着,10月1日,安世全球的三名外籍高管——一名荷兰人、两名德国人,仿佛早已蓄谋已久,同步向荷兰法院提起申请,要求暂停公司CEO张学政的职务,并强制转让股权。 仅仅一周后的10月7日,荷兰法院便火速作出裁定:暂停张学政的所有职务,任命拥有“决定性投票权”的外籍独立董事,将闻泰科技持有的99%股权强制托管,彻底剥夺中方对公司的治理权。 从政府冻结资产到法院强制执行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、环环相扣,如此高效的“配合”,很难让人相信这不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精心策划。 荷兰方面给出的官方解释冠冕堂皇:“为了防止技术外流中国,保障欧洲供应链安全。”但明眼人都看得明白,这不过是掩盖其掠夺本质的遮羞布。 安世全球的前世今生,恰恰戳穿了荷兰的谎言。这家荷兰企业曾深陷经营困境,连年亏损濒临破产,是闻泰科技伸出援手,通过收购将其从绝境中拯救出来。 中方入主后,注入资金、优化管理、拓展市场,不仅让安世全球重焕生机,更使其成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企业,每年为荷兰贡献巨额税收,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。 可以说,没有中方的投资与运营,如今的安世全球或许早已不复存在。中方以真金白银投入,以专业能力赋能,最终却换来资产被冻结、股权被托管、管理权被剥夺的结局,这样的“回报”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。 斯霍夫口中的“管理不善”,更是无稽之谈。张学政作为安世全球的CEO,带领企业在复杂的全球市场中稳步前行,营收与利润逐年提升,这样的成绩单有目共睹。 荷兰方面既拿不出任何关于“管理不善”的财务数据、运营报告,也无法指出具体的失职行为,仅凭一句空洞的指责,就妄图合理化其掠夺行为。 这不禁让人发问:如果真的存在管理问题,为何荷兰政府不早作干预?为何偏偏在企业发展向好时突然发难? 答案只有一个——所谓“管理不善”不过是借口,真正的目标是中方手中的股权与核心技术。 荷兰的强盗行径,与其“海盗起家”的历史可谓一脉相承。几百年前,荷兰海盗凭借船坚炮利,在海洋上烧杀抢掠,积累了原始资本。 几百年后,他们褪去了海盗的外衣,换上了“文明国家”的伪装,却依然沿用着强盗逻辑——见利忘义、巧取豪夺。 更令人不齿的是荷兰政坛的谄媚姿态。此前已有荷兰前首相公开喊美国为“爹”,甘愿沦为美国的附庸,如今现任首相的所作所为,不过是在延续这种卑躬屈膝的路线。 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,荷兰为了迎合美国的遏华战略,不惜牺牲自身的商业信誉,悍然抢夺中企资产,这种为虎作伥的行为,不仅损害了中方利益,更让欧洲的供应链安全陷入危机。 一个连基本商业诚信都不顾的国家,如何能让人相信其能保障供应链安全?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,恐怕连欧洲盟友都难以信服。 商业合作的基石是公平与诚信,国际交往的准则是尊重与平等。荷兰的行为,彻底打破了这些底线。 在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的情况下,给中方安上莫须有的“罪名”,凭借自身的司法与行政权力,强行掠夺他国企业的合法资产,这与强盗拦路抢劫有何区别? 试想,若每个国家都效仿荷兰,以“国家安全”为借口,随意剥夺外国企业的资产与权益,全球经贸秩序将荡然无存,最终受损的将是所有国家的利益。 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全球,是基于商业规则的正常投资行为,合法合规、光明正大。荷兰的无理打压,已经触及了我们的核心利益,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理。 荷兰是低地国家,这是地理事实,但如果因此就装作“低智商”,无视商业规则、践踏国际正义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中方的善意与克制,从来都不是软弱可欺的表现。 荷兰想要通过掠夺中企资产讨好美国,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——失去中国市场的信任,破坏自身的商业环境,沦为国际社会的笑柄。 斯霍夫的辩解越是卖力,就越显得心虚。荷兰的强盗行径,已经被全球舆论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。中方的反击不会缺席,也必然会让荷兰为其愚蠢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。 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公平正义,而不是强权掠夺,荷兰若执意逆流而行,终将被时代所抛弃。荷兰首相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