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8年,两岸正式开放探亲。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,混在探亲队伍当中,回到了大陆。其实,他的真实身份,是情报人员谢汉光。他的身上,带着一份至关重要的百人名单,这份名单让沉寂了38年的真相得以大白天下。 在广东丰顺县埔寨镇,一个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人攥着台湾居民证,逢人就操着生硬的闽南话问:“谢家老屋咋走?” 镇政府看他衣衫褴褛,每月发二十元补助。 可没人知道,这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“台湾高山族农民”,怀里揣着一份能让沉寂42年的历史开口的百人名单。 他是潜伏台湾的地下党,真名谢汉光。 故事要从1946年深秋的香港码头说起。 27岁的谢汉光与妻子曾秀萍刚举行完婚礼,便来到码头,只丢下一句“等我回来”,便彻底消失了。 因为,组织紧急传来密令,让他”以林业专家身份赴台潜伏“。 这一去,不知道要多久? 临行前,谢汉光摸了摸口袋里的党员证,又看了眼妻子的眼睛。 码头的汽笛响了三次,他终于转身踏上客轮。 这一别,竟成了与妻子的生死约定。 谢汉光的专业是林业,这成了他最好的掩护。 到台湾后,他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,很快升任林业试验所所长。 这个身份太“合理”了! 谁会怀疑一个搞林业的专家是地下党? 他陆续把同志安插进林业系统:张伯哲任科长,梁铮卿管苗圃,连基隆中学都成了革命据点。 深夜里,他伏案编写《光明报》传单,桌上放着曾秀萍的结婚照剪影。 他盼着胜利那天,能牵着妻子的手逛夜市。 可1950年的一张纸条,打破了所有平静:“伯哲急嘱:速离!” 特务头子谷正文带着叛徒蔡孝乾全岛搜捕,谢汉光的照片贴满台中街头。 他赤脚逃进台东原始森林,身上全是追兵。 在他绝望之际,是高山族杨溪伯老汉收留了他。 可老汉的儿女怕受牵连,又把他赶向更深的山坳。 在终年云雾缭绕的鹿寮村,村长盯着他仅存的两枚婚戒,咧嘴笑了:“顶叶依奎的名吧!这人早喂了山猪。” 从此,谢汉光成了“叶依奎”,在户籍册上是一个大字不识、连老婆都没娶的高山族农民。 他将身上比命还重要的东西,1946年的入党证明、手写的台湾军政要员动向、桦树皮上刻的战友名单,全都藏了起来。 台风掀翻屋顶时,他第一个扑向藏物件的陶罐。 患疟疾高烧说胡话时,怀里还死死抱着发霉的证件袋。 林场起火,他冒死冲进火场抢出铁盒,烧伤的左腿从此落下病根,走路一瘸一拐。 “叶依奎”的瘸腿,也成了他隐藏身份的最后屏障。 1987年,收音机里传来蒋经国宣布“开放探亲”的消息。 70岁的谢汉光抖着手翻出党员证,泛他连夜用毛笔誊抄百人名单, 张伯哲就义前传递的潜伏者代号、梁铮卿狱中写的遗言、基隆中学遇难教师的名册,这些名字在他怀里焐了38年。 通关那天,他紧紧攥着“叶依奎”的身份证。 在背包暗格里,放着的名单用塑料膜裹了五层。 曾秀萍颤声喊:“汉光?我等到眼都瞎了...” 原来,当年他离家三个月后,曾秀萍便诞下儿子。 村民劝她改嫁,她却年年去妈祖庙点长明灯:“我男人是干大事的,定会回来!” 1995年,中央组织部的公函送到丰顺老屋。 谢汉光看着恢复党员的文件,瞬间哭了。 谢汉光病重时,在病榻前摆着两样东西,补发的红星勋章,还有曾秀萍缝的旧荷包。 临终前他望向台湾方向,喃喃说:“告诉那边,回家路通了!” 他去世后,他的墓碑上刻着:“信仰比生命更长久。” 他心中的这份信仰,是亿万同胞对“家”最本真的守望。 有些路,走了一辈子,有些等待,熬了一生,有些信仰,比生命更久。 主要信源:(梅州网——潜伏台湾42年,回大陆找到组织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