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,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“历史性一步”?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:这思路实在太奇葩! 美国那家叫 Energy Fuels 的公司最近倒是挺热闹,拿着犹他州 White Mesa 工厂炼出的氧化镝大张旗鼓造势,说纯度到了 99.9%,算得上打破中国垄断的 “历史性一步”。 可这话传到中方这边,估计不少人都得犯嘀咕:这哪儿是历史性突破,分明是没搞懂稀土产业的门道,思路偏得有点离谱。 先说说这家公司的底子,压根不是专业搞稀土的,前前后后四十年都在跟铀打交道,说白了就是个铀矿加工厂。 现在突然跨界喊着要破垄断,靠的还是原来处理铀的那套设备和流程,稍微改改就上了稀土生产线。 不是说老设备不能用,但稀土分离提纯跟铀处理压根不是一回事,这套 “旧瓶装新酒” 的操作,从根上就透着不专业。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吹的 99.9% 纯度,氧化镝这东西确实金贵,风电、电动车、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都离不了,可光炼出高纯度氧化物远远不够。 要想真正用在工业上,还得把氧化物变成稀土金属,再跟铁、硼熔成合金锭,最后才能做成永磁体。 这两步才是真正的技术难关,可这家公司连半点技术储备都没有,等于只画了张饼,连怎么烙熟都没头绪。 他们规划的二期工程里倒是写了要建电解槽、熔炼炉,可工艺原理说得再明白,没有实际经验也只是纸上谈兵。 再看产能这块,更是虚得厉害。嘴上说每年能处理一两万吨稀土精矿,能产上千吨各类稀土氧化物,可实际呢?至今也就交付了几十吨钕镨氧化物,连设计产能的零头都没到,还处在 “示范阶段”。 所谓的 “成功提炼” 更像是实验室里的样品级成果,离真正商业化生产差着十万八千里。就这进度,还敢喊 “历史性一步”,未免太急于邀功了。 最没谱的是基础条件都没理顺。不管是熔盐电解还是真空熔炼,都得靠巨大的电力支撑,可当地的电网和变电站,压根扛不住突然增加的几十兆瓦工业负荷。 连生产用电都没着落,再宏大的扩建计划也只是空中楼阁。这种先喊口号再补短板的操作,实在让人看不懂。 更关键的是成本问题,中国的稀土分离成本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,这还是经过多年产业链优化攒下的优势。 Energy Fuels 就算真能量产,光凭着改造的旧设备和高昂的电力、环保成本,产品价格也根本没竞争力。到时候要么亏本卖,要么把价格抬上天,最后还是没人买账。 要知道,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从来不是单一环节的垄断,而是从开采、分离到加工、应用的全产业链掌控,全球 90% 以上的稀土冶炼产能和永磁体制造能力都攥在手里。 美国这家公司只盯着提炼出的那点氧化物,就觉得能打破垄断,简直是抓错了重点。 之前中国对镝、铽这些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,欧洲价格立马暴涨两倍,美国军工生产都受了影响,这说明供应链的脆弱性根本不是炼出点样品就能解决的。 说穿了,这家美国公司也就是借着 “反制中国垄断” 的噱头炒炒股价,过去一年股价涨了 240%,赚足了市场眼球。 可真要落地到产业层面,从示范线到量产线,从氧化物到合金锭,再到能跟中国竞争的成本和产能,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。 到时候中国的技术早又迭代了,他们这点所谓的 “突破” 恐怕早就不值一提。 这种只盯着单一指标、忽略整个产业链协同的做法,难怪中方看完会觉得思路奇葩。 稀土产业从来不是炼出高纯度产品就能万事大吉,得把技术、产能、成本、基建全理顺了才行。 美国要是真想来硬碰硬,光靠一家铀矿公司跨界折腾,恐怕还差得远。 参考资料:新浪财经《美国能源燃料公司氧化镨钕产品成功用于新能源汽车用磁材生产》

